第163章 鍾離小村

 九江郡本歸屬在揚州治下,地處長江以北,介於廣陵郡和廬江郡之間,三郡又合稱為“淮南三郡”。

 當初葉楠在河北鉅鹿率流民揭竿而起,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很快席捲天下。

 時有九江人馬嵩,眼見天下大亂,自覺時機已到,決意趁機起事,鼓動九江郡的饑民攻打官府,開倉放糧,以此將更多饑民招攬到自己麾下,實力得以迅速擴大,以淮南白巾軍自居,肆虐淮南一帶。

 而當時的揚州大都督廖修對此自然不能坐視不理,決定親率三萬丹陽兵前往淮南平亂。

 可惜廖修因為輕敵冒進,不慎中了白巾軍的埋伏,導致三萬丹陽兵被圍,他本人也在亂軍之中遭人射殺,一命嗚呼。

 好在徐州大都督蕭儁及時率領援軍殺到,與丹陽兵裡應外合,將白巾軍殺得大敗,俘獲無數,徹底平定了淮南一帶的白巾之亂。

 蕭儁攜大勝之威,趁揚州群龍無首之際,不僅將殘存的丹陽兵收歸麾下,還順勢攻佔了九江和廬江二郡,徹底將整個淮南之地收入囊中。

 至於那些投降和戰敗被俘的淮南白巾軍餘部,蕭儁念在他們是走投無路受人蠱惑裹挾的份上,沒有對他們趕盡殺絕,而是將他們全部打亂,分散安置在淮南不同的地方,既給了他們一條生路,也避免他們繼續聚集在一起作亂。

 正因為淮南一帶之前曾經也興起過白巾軍之亂,因此蕭恪一聽說如今九江郡又出現了白巾軍餘孽活動的痕跡,蕭恪自然不敢小視,都顧不上在下邳城等待柳璇到來,便匆匆帶著三十多名心腹匆匆趕往九江郡。

 雖說九江郡太守吳獻在派人送往大都督府的信函中,說的是希望大都督府可以派出一支精兵前來九江郡平亂。

 但蕭恪心中很清楚,若是他率領大軍大張旗鼓前往九江郡,很有可能會打草驚蛇,搞不好還會逼得那些白巾軍餘孽提前造反,反而會給九江郡甚至是整個淮南再次招來一場動亂。

 因此,蕭恪聽從謀士蘇璘和申屠延的建議,決定先帶人秘密潛入九江郡,親自了解清楚情況之後,再決定下一步如何做。

 正是因為出於這樣的考慮,蕭恪一行人假扮成了徐州來的商隊,很快進入了九江地界。

 不同於徐州五郡的繁華和富庶,可能是因為當年淮南白巾軍肆虐的緣故,九江郡也是飽受戰火摧殘,導致人口銳減了不少,看上去比徐州的幾個郡要人煙稀少上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