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揭諦 作品

178.第178章 真空妙有

閉門清修的決議通過特殊渠道,上報至禮部所轄的僧錄司,請求批准。

神都天京。

入夜以後就安安靜靜,沒有誦經吵擾其他犯人的了無和尚心底忽地生出濃濃的悲慼。

他霍然起身,向著天台山的方向望去。

“南無阿彌陀佛。”

良久,了無和尚口誦一聲佛號,緩緩閉上眼睛,臉上滿是愁苦之色。

了無和尚沒有師門,出家以後雲遊天下,四處掛單。

第一站便是天台山國清寺。

彼時的了無和尚還在用真名,沒有法號。

接觸到法華宗的佛學義理以後,特別是“真空妙有”,以其“真空”,所以了無一念一塵,法界無相,萬物一體;因其“妙有”,所以森羅萬象,頭頭安立,緣起三千,法界無礙。

方才興起了給自己起“了無”這個法號的心思。

在天台山清修五年,了無和尚覺得自己應該再去接觸接觸佛門其它宗派的佛學義理,便起了下山的念頭。

當時,元修和尚還不是國清寺的住持,只是元字輩的大師兄。

經元修和尚介紹與安排,了無和尚去了淨土宗的祖庭之一廬山東林寺,學習淨土宗的佛學義理。

淨土宗主要宗旨是以修行者的唸佛行業為內因,以彌陀的願力為外緣,內外相應,引導修行者往生極樂淨土。

此宗的實踐修行法門是念佛,特別是稱名唸佛,即口稱佛名。

了無和尚在東林寺待了不到一年,認為“往生極樂淨土”符合自己的理念,但“唸佛行業”的方式不合自己的心意。

遂離去。

元修和尚繼任國清寺住持,知悉情況以後,積極替了無和尚奔走,安排了無和尚去了九華山,交流學習地藏大願。

不過九華山有太多達官顯貴前往,了無和尚身份特殊,也沒有待多久。

還是元修和尚出力,幫著了無和尚改頭換面,隱姓埋名,去了神都天京附近的華嚴寺,學習華嚴寺的佛學義理。

總而言之,元修和尚稱得上是了無和尚在佛學道路上的領路人。

兩人關係極其密切。

這一次,李監副在了無和尚這裡受了氣,找上元修和尚,正是因為這一點。

至於元修和尚自裁的原因

其他人不清楚,了無和尚,也可以稱了無功德佛一清二楚。

因為是元修和尚將皇帝陛下與朝廷針對道、佛世外宗門展開了伐山破廟、拔除淫祀的行動這一消息,告訴的了無和尚。

又是元修和尚以佛門神足通,將了無和尚及時送到了白馬寺附近,讓了無和尚堵住了李監副的去路。

法華宗國清寺遭受李監副的報復,埋下一顆分裂的種子,實屬元修和尚咎由自取。

佛法至精至深者,能修出六大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盡通。

元修和尚修成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唯獨漏盡通差些火候,尚未修出。

正因如此,元修和尚通過宿命通洞見了法華宗未來因為“真心”與“妄心”、“色心共具三千”與“色法不具三千”而分歧、內耗、沒落的結果,又無漏盡通破除執著煩惱,這才生了心魔。

法華宗修“心”,不易生出心魔,也更提防生出心魔。

一旦生出心魔,便要及早介入。

或閉關清修,或

元修和尚選擇了第二個“或”。

了無功德佛通過自己與元修和尚的緣分羈絆,感應到了這一切,故而愁苦。

站在牢門邊,遙望天台山,了無和尚心中想了許多許多。

原以為自己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一刻,了無和尚忽地發現,自己連五蘊皆空都沒做到,談何度一切苦厄?

度不了世間一切苦厄,拿什麼效仿地藏大願?

了無功德佛佛心乍碎。

就在這時,入內內侍省都知、右監門將軍欒武來了。

“申國公,大家請您入宮。”

走到了無和尚牢門邊,欒武躬身行禮,恭聲說道。

“開門吧。”

了無和尚睜開眼睛,平靜說道。

然而欒武知道,了無和尚申國公心裡一點都不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