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斂藏 作品

援助越南抗法戰爭 參考資料 僅供歷史教育

 援助越南抗法戰爭

 網絡收集 參考資料 僅供歷史教育

 越南抗法戰爭,又稱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或法越戰爭,是越南獨立同盟會為使越南獨立與法國進行的一場戰爭。

 時間跨越1945年9月至1954年7月。

 戰爭大致可分為防禦、相持、反攻三個階段。

 防禦階段(1946年12月—1947年12月),越軍採取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將隊伍一分為二:一部分打陣地防禦戰,正面狙擊法軍進攻;另一部分則轉移到農村,開展游擊戰,消耗法軍有生力量。

 1947年,越南軍民發揚“決戰決勝”的精神,在誘敵深入之後,展開游擊戰和運動戰,於12月23日粉碎了法軍的進攻,收復宣光等地,取得了越北戰役的勝利。

 1948—1949年冬春,越軍在東北、西北、羅江、洮江等戰役中取得了勝利,解放了大片國土。

 1950年,7月中國陳庚將軍帶隊支援,(在此之前我國也派出過,羅貴波等軍事指揮顧問團援助。)邊界戰役取得勝利,標誌著北部的軍事主動權已轉移到越軍手中,也標誌著越南抗法戰爭由戰略相持階段,正式進入戰略反攻階段。

 1950年8月,又派以韋國清為首的中國軍事顧問團入越,長期協助越軍作戰與建設工作。

 1954年3月13日至15日,越軍發起第一次進攻,突破鐵絲網和地雷陣,衝進3個防禦中心。

 1954年3月30日,越軍佔領奠邊府東區高地,5月7日進攻中區,佔領法軍指揮部,活捉法軍司令戴加斯特萊准將及其司令部、參謀部全體人員,近萬法軍投降。

 具有歷史意義的奠邊府戰役勝利結束。

 1954年6月,納瓦爾離開越南迴國。

 解放後我國人民解放軍,為護衛國家人民安全,多線同時開戰,不僅是人盡皆知的抗美援朝,還有這同樣史詩級的,援越抗法戰爭。

 1950~195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履行國際主義義務,對越南人民抗擊法國殖民主義侵略提供的軍事援助。

 越南1884年淪為法國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取代法國統治。

 日本投降後,越南人民舉行“八月革命”,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法國為恢復其殖民統治,於1946年派遠征軍入侵越南民主共和國。

 越南政府被迫轉入山區堅持抗戰,處境困難。

 1950年1月,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訪問中國,代表印度支那共產黨和越南政府向中共中央,提出援助越南人民抗擊法國侵略,爭取民族解放鬥爭勝利的請求。

 中共中央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表示,儘管新中國剛剛建立,面臨很多困難有待克服,但一定盡力向越南人民提供抗法戰爭需要的一切援助。

 隨後,派羅貴波為中共中央聯絡代表,於3月上旬抵達越南北方根據地,負責聯絡和協調對越援助事宜。

 1950年1月18日,中國政府第一個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並正式建立外交關係;接著,蘇聯東歐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先後與越南建交,從此,越南抗法戰爭獲得了極為有利的國際條件。

 這一天,後來被定為越南人民“外交勝利日”。

 1950年1月底,胡志明秘密訪華,代表越共中央,請求援助。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根據胡志明的請求,作出了全面援越的重大決策。經雙方商定,首先發動邊界戰役,掃清邊界敵人,以便把物資送到越南。

 9月16日,越軍按預定計劃向東溪發動進攻。

 9月18日,全殲東溪守敵300餘人,活捉東溪法軍指揮官。邊界戰役首戰告捷!東溪守敵被殲後,高平法軍指揮官沙東上校率部棄城南逃;七溪法軍指揮官勒巴上校帶領2,000多人北上迎接。

 為了消滅這兩股敵人,陳賡指揮越軍在東溪附近佈置袋形伏擊圈,先吃勒巴兵團,再殲沙東兵團。

 這是一場十分艱苦的山地戰。越軍戰士連續戰鬥9晝夜,緊緊咬住敵人,不讓他們會合。

 10月8日,越軍發動猛攻,勒巴兵團全軍覆沒,勒巴和他的參謀部全體被俘。

 次日,沙東兵團也全軍覆沒。這是越軍打的第一次大殲滅戰,全殲法軍8000餘人,生俘法軍3名上將和許多中下級軍官,繳獲大批糧食和軍用物資。

 河內法軍司令部驚慌失措,急命七溪、那岑、同登、諒山、老街守敵全部由山區向南撤退,集中兵力防守紅河三角洲,北部邊境的法軍防禦體系全線崩潰。

 邊界戰役,打通了長達1000多公里的中越邊界,解放了高平、諒山、老街、太原、和平5省,使北部中央根據地與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連成一片。邊界戰役的勝利,標誌著主要戰場(北部)的軍事主動權已轉移到越軍手中,也標誌著越南抗法戰爭由戰略相持階段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