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子走開 作品

第45章 那些年的人才選拔制度(四)





李世民是欣賞李白的才華,但是並不代表認可他的狂啊!古有禮賢下士,那是真的想求得治世能臣啊,可李白這只是幾首詩啊,作為一個帝王何至於此?




敏銳的嗅覺讓李世民隱隱覺得這帝王似乎有那麼一點荒唐?




【關於李白,安安就說到這,我們繼續說回科舉制,這樣隨意的科舉,雖然為國家帶來了不少人才,可隱患也隨之而來,弄虛作假、欺世盜名的亦不在少數。】




【若說唐代的科舉是比較隨意的,那麼宋代便在其隨意之上進行了改革,最重要的一點改動便是彌封、謄錄。】




【什麼叫做彌封呢?就是將試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貫等記錄封貼起來,說白了就是糊名。】




【說到糊名,讓安安想到一則挺有趣的故事:據說啊北宋大文豪蘇軾的考卷被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誤認為是他的弟子曾鞏所寫,為避嫌,歐陽修將其排在了第二位,而曾鞏則陰差陽錯的得了第一。】




【老祖宗們,是不是覺得這麼大的一個烏龍有點搞笑啊!怎麼會這樣呢?是不是會為蘇軾憤憤不平呢?】




【其實啊事情是這樣的,那是發生在嘉佑二年的一場考試,那一場考試被譽為“千古第一榜”,史學界將其稱為龍虎榜,原因無他,只因為那一屆考試群英薈萃,湧現了很多出色的人才,可以說名臣將相數不勝數,匯聚了南北兩宋近三百年國祚中的一半精英,不得不可謂是人才濟濟。】




【而傳說中歐陽修誤認蘇軾的試卷便是來源於第二場考試,題目為《刑賞忠厚之至論》,熟悉蘇軾與曾鞏的老祖宗們必然知道他們寫文的風格那是截然不同啊!而作為曾鞏老師的歐陽修又怎會不知自個學生的作風,如此之下,竟會誤認?這可能嗎?】




仁宗朝及之後的文人默默的點了點頭,蘇東坡的文章恣意縱情,狂放不羈,頗有戰國縱橫家之風,而曾鞏之文古雅、平正、沖和,邏輯嚴密,引經據典務求毫無破綻,兩者之文確實有著很大的區別,更何況歐陽修乃是曾鞏之師,且他又不瞎,又怎會辨別不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