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一 作品

第一百十五章 及時雨

潘偉珍想不明白,自己一直遵循的是薄利多銷方便顧客的原則,人家買得低還有利潤嗎?反正生意不好,她讓夥計去探個虛實。夥計去了一個鐘頭,回來彙報,店中搞促銷,降低價格招攬顧客。潘偉珍這下踏實了,她想,新開店總不能天天搞促銷,不出十天就會漲價,生意就會回過來,可是畢竟一個鎮上有了三家店,生意一定會減少,等於一碗飯三個人吃肯定吃不飽,她想到了轉行,賣什麼?她想到了百貨。可這百貨本錢要大門面要大,本錢可以借,可這門面一時半會也難租,要想造也沒地方。這想法剛出現苗頭,就夭折了。

不出所料,那二個新開店五天的促銷後第六天就恢復了利潤價,店門口的顧客消失了。再加上促銷期間各家各戶都已買了,也不必天天買,三家店的生意都清靜了。一個月後兩個新老闆都來到潘老闆店中嘆苦經。一個說:看到你生意紅火,我們也想來分享,想不到市場只有這麼大,一碗飯三人分,一個也吃不飽,要想退出,可是已化了大本錢,退出就是大虧,要想擠垮您,你畢竟樹大根深,以前已賺到了幾桶金,我們得化你十倍以上的資金才能與你鬥。我們實在沒轍了。

另一個說:一個月做下來,一盤賬不但沒賺反而虧了。虧在哪兒,虧在僱工,沒生意工錢要付,吃用要錢。照這麼做下去越做越虧,潘老闆你給我們出主意吧。

潘偉珍答:主意倒是有,就是你們願不願意幹。

二個新老闆說:我們已逼進死衚衕了,您儘管說,只要你能救我們,我們就照辦。

潘偉珍真情實意說︰農村實行合作社,土地入社,按勞分配,咱們也可以合作經營,整合升級。我已經看了咱們鎮上還沒有賣百貨的,咱們可以三個店組合成一個店,二個店面買百貨,保留一個店面買雜貨,這樣生意一定興隆,進貨三人投資,雜品庫存清點,賣掉後歸還本金,所得利潤除交稅外三人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