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大都督 作品

第137章 出來混的,都是要還的

 “今後朝廷公文一律先報至內閣按既定程序處置,一般性常務由值守相國直接批藍;緊要事務由內閣票擬意見後,上報聖裁。天子可採納內閣意見或自行提出處置意見,內閣含首相在內過半數相國聯名可駁回天子批紅,並提出新的處置意見,天子仍可再駁回。 

 一旦連續出現天子與內閣相互駁回之情形,留待御前內閣擴大會議公議,公議結果不可再被駁回。若公議結果為支持天子批紅,內閣聯名封駁天子批紅之相國應引咎辭職。 

 大朝會改為一年一次,內閣在大朝會上向天子述職; 

 遴選重臣組成御前內閣擴大會議,每月定期舉行例會,討論朝廷軍政要務及天子與內閣無法達成一致之事項,原則上只各府寺主官入選,天子可加恩拔擢。” 

 這一條,相當於明確:天下政從內閣入、政從內閣出;天子與內閣,誰能掌握更多的朝臣,就以誰的意見為準。 

 三位相國皆是皺眉細細思量,絕不肯輕易表態。 

 姬十三也是有些麻爪,雖然父皇說一切都交給他了,叫他自己看著辦,但如果第一天就往自己脖子上套這麼大的鎖鏈,父皇會如何看他?日後坐穩了皇位後豈不是仍要處處受人掣肘? 

 “這套制度主要為防日後子孫不肖、禍亂朝政之用。殿下若不放心,便在尚書檯增設士農工商兵五科給事中專門審查內閣政令,對於內閣不合理的政令可以進行封駁。” 

 姬十三神色稍緩,但仍遲疑難定,因為這內閣的處置建議權與封駁權合在一起實在是太要命了。只要內閣夠強,皇帝都得靠邊站。若是皇帝都不敢違拗權相,小小給事中能頂個屁用? 

 “殿下,沒有什麼制度是萬無一失的。權力這東西,信則有之,不信則無。而信與不信,則取決於過往行使權力之成效。” 

 做得好的,權威自然就立起來了。做不好的,就別怪別人看不起你。 

 “這個文武官員任用如何分野?” 

 姬十三似是放棄了封駁權上的掙扎,又問出了另一個關鍵問題。 

 姜雲逸從容解釋道:“比兩千石及以上武官由天子直接任命;比兩千石及以上文官,由內閣提名三至五位候選人供天子裁定;比六百石至千石文武官員由內閣任命;五百石及以下官員任命權下放具體衙署,內閣對各府寺及地方官吏編制進行整體把控。官員必須通過科舉入仕,這一條要儘快落實到地方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