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消弱兵部

 次輔徐光啟執笏出列,難以置信的說:“陛下,已設總參,再設大司馬,職權是否重疊,導致冗官?” 

 朱由校嘴角噙笑,朗聲說:“總參重在參謀,請出謀劃策,大將軍統帥三軍,廢五軍都督府而改設大將軍府,負責領兵作戰,衛所將領選拔任命,衛所操練,乃至於鎮戍、邊防。兵部負責掌管屯田,管理軍籍,所以不存在冗官。” 

 “至於拔高武將地位,建奴在遼東成了氣候,嚴重危及關內,必須拔高武將地位。” 

 “何況五軍都督府名存實亡,京營衰敗而徒有虛名,兩者難以擔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必須設專業軍職管理京營,故而,大將軍府應運而生。不過,軍法處獨立於大將軍府之外,對軍中將官具有檢察權,逮捕權和初審權。” 

 明初,五軍都督府權力挺大,各都督負責管理衛所的訓練與生產,還參與朝廷軍事決策中,兵部都無權過問五軍都督府各事務。 

 五軍都督府和兵部聽命於皇帝,前者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後者有調兵權而無統兵權,彼此互相節制,互不統屬。 

 又是土木堡。 

 永樂朝武勳精英損失慘重。 

 這些武勳喪生,使五軍都督府內沒有掌控軍隊,又缺少在軍中深得眾望的將領,更難以承擔京師防禦戰,從而形成以于謙為主的兵部變成主導,進而導致五軍都督府和兵部權力發生改變。 

 當年,于謙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在世人心中留下關鍵時刻靠文官的印象。 

 從此衛所官吏的選拔任命,衛所操練,乃至於鎮戍、邊防皆由兵部統轄。 

 鑑於五軍都督府乃祖制,兵部象徵性給了些面子,安排五軍都督府讓管理軍戶戶籍和屯,根本沒有實權可言。 

 兵部掌兵權好處是軍事領導趨於統一,成為高度集中的武裝力量,容易形成較強戰鬥力,文官統領兵部難以危及皇權。 

 壞處亦顯而易見,朝廷朝著以文制武的方向一路狂奔,同時,兵部對前線指揮干預過多,容易出現外行指揮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