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五年復遼

 當然,也是這條專營鹽鐵,增加賦稅,使東林黨內激進保守官吏對袁可立恨之入骨。 

 閹黨宋禎漢苟同東林文官宋師襄,方有度、龐尚廉等離間袁可立,毛文龍。 

 這名明末首位對建奴全勝的悍將,未輸在現場,卻輸給閹黨,東林黨。 

 天啟四年,他離登萊半年,旅順防禦戰,愛將張盤戰死,其部全滅,搭檔孫承宗戰敗。 

 尤其張盤斬首千又數百籍,為東江鎮創立乃至建州叛亂以來明軍野戰第一大功,斬首數額超過寧遠大捷與寧錦大捷,此兩戰斬首數相加亦不過四百籍。 

 天啟七年,他離登萊三年,建奴進攻朝鮮,阻擋建奴的東江鎮毛文龍在極短時間內慘遭擊潰。 

 崇禎二年,他離登萊五年,建奴借道蒙古,橫掃京畿,開啟對關內掠奪之路。 

 崇禎四年,他離登萊七年,登萊巡撫治下發生吳橋兵變,預示熊廷弼三方佈置徹底失敗。皇太極效仿三方佈置的戰略,派英俄爾岱和鄭命壽監護朝鮮,後金從此擁有朝鮮的穩定貿易來源,以貿易換取蒙古的騎兵部隊支持。, 

 崇禎六年,他離世時,東江鎮發生第三次兵變,從此東江鎮名存實亡。 

 戰績會騙人,戰線不會騙人,袁可立,堪稱遼南乃至遼東鎮海神針。 

 袁可立請纓前往登萊主事,朱由校大為欣慰,謙遜的說:“袁公前往登萊,朝廷鼎力支持,說說其中難處。” 

 聞言,袁可立不假思索說:“陛下,兩年來,遼東形勢鉅變,皇太極代替努爾哈赤,通過征討朝鮮,與朝鮮成為兄弟盟國,大明在遼東優勢越來越少。” 

 “若朝廷正常發餉,正常賞罰,正常供應,文官不搗亂,臣有把握攔住建奴。” 

 欠缺軍餉,打擊兵勇戰力,作戰積極性。 

 他希望朝廷迅速補齊前線將士軍餉,最好是自己赴任帶去軍餉。 

 另外,最好避免朝廷黨爭中傷前線將領,導致前線將領蒙受不白之冤。 

 有皇帝鼎力支持,他以前敢說取得遼東最終勝利,怎奈年事已高,身體不由人,不敢誇大其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