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出風塵 作品

第50章 獵手

 在市場中,針對讓機甲避開他人感知的各種隱身方案應有盡有,雖然沒有一個是完美的,但每一種都價格不菲。 

 粒子噴射器是最便宜的選擇。它的工作原理是向空中拋灑一批特殊粒子,使其擴散開來,用虛假讀數淹沒對手。微粒中內置的專業錨定機制允許它們在空氣中長時間懸浮。 

 但這種方法的問題在於,它不分敵我。如果你向空中釋放大量垃圾信息,很可能會導致自己和隊友被矇蔽。同時,這也幾乎是在向敵人宣告你的存在,你正潛伏在附近,渴望接近他們然後發動攻擊。此外,儘管這些粒子具有錨定功能,但在某些情況下仍會隨風飄散,很容易被吹走。 

 另一種隱身選項是採用主動傳感器對抗措施,如電子戰(eCm)系統。這類系統有多種類型,有時能同時實現多項功能。它們可以釋放噪音干擾某些遠程傳感器,或者在遠處投影一個假目標機甲,甚至在一個小區域內製造多個相同的影像,讓敵人誤以為是一大群機甲。 

 張志豪對eCm系統並不陌生,在他的塞拉芬和幻影機甲中就曾使用過此類技術,它有助於提升這些機甲的規避能力。“八角籠”在遭受攻擊時也十分依賴規避戰術,因此eCm系統同樣對其有所幫助。 

 然而,eCm系統也有其侷限性。更強大的模塊會消耗大量能源,並不能欺騙所有類型的傳感器,而且全功率開啟eCm本身就可能發出信號,引起未察覺對手的警覺。此外,eCm也無法對付諸如測量地面振動等特殊傳感器,最後一點,敵方駕駛員可能會選擇不依賴機器,而是利用自身感官觀察戰場。 

 第三種隱身方法是使用專門的塗層或裝甲。通過在外層包裹一層能夠抑制信號反彈回對手傳感器的材料,可以使機甲悄無聲息地移動而不被敵人發現。 

 但與前兩種選項一樣,這種技巧無法抑制聲音、振動等其他信號。選擇隱身塗層或裝甲還意味著放棄了更多耐損傷的選項,例如許多駕駛員喜歡購買的一種特殊反射塗層,可以略微抵消來自激光的傷害。 

 誘餌、eCm和隱身塗層這三種選項代表了當時隱身技術有限的進步。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出現了更多複雜的解決方案,但由於它們更高的星級等級,張志豪無法獲取這些技術。 

 “‘八角籠’不是破壞者,儘管它可以扮演這個角色。” 

 兩者在角色定位上有重要區別。破壞者通常避免正面衝突,主要在敵後線打擊關鍵基礎設施節點。而“八角籠”則專注於密集複雜環境中的純戰鬥。它需要的是輔助其更好地消滅敵人的手段,而非完全避開探測的方法。 

 “看來在這幾種方案中,粒子噴射器最為合適。” 

 粒子噴射器雖然受限於單個機甲所能攜帶的粒子數量,但發射器本身相對低端,幾乎可以安裝在任何位置。除了載荷容器外,它的重量極輕,能耗也非常低,對機甲性能的影響最小。如同導彈發射器一樣,真正的技術在於其所搭載的粒子負載,而非發射方式。可發射的粒子在密度、持久性、風敏感度等方面各不相同。 

 在所有可用的選擇中,張志豪挑選了一個持續時間較短但在較大區域內效果顯著的模塊。當他購得著名的瓦爾哈拉粒子噴射模塊第一代後,花費賬戶減少了30萬光輝幣。許多尋求戰場干擾手段的虛擬機甲也選擇了同樣的粒子噴射器。這款模塊的特點非常適合短時間、高強度的競技場比賽。 

 拿到新裝備後,張志豪閱讀手冊並儘可能熟悉新技術。他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決定將其安裝在哪裡,以及為機甲添加多少個容器。 

 “至少好的一點是,就像模塊化裝甲一樣,用完後的容器可以彈射出去。” 

 張志豪慷慨地在噴射器艙內添加了四個備用容器。雖然對於一對一的比賽來說這個數量有些過剩,但駕駛員總可以在賽前調整配置,或在比賽開始時丟棄這些容器。 

 他著手將噴射器和容器安裝到機甲背部。這樣安裝雖會打破機甲平衡,但能保持其完整的活動範圍。不過,張志豪覺得這個添加物有些麻煩,就像給運動員背了個揹包,無論包裡裝的東西有多輕,都會影響其最佳表現。 

 “等等,粒子噴射器其實沒那麼複雜。我為什麼非要固定安裝呢?” 

 沒有任何東西阻止他圍繞模塊臨時搭建一個外部外殼。該組件耗電少,只需要一根數據線與機甲處理器進行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