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不酸也不甜 作品

第164章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林雨柔剛開口便一盆冷水潑了下去。 

 在場之人紛紛變了臉色。 

 不妥?有何不妥? 

 在大秦之前,中原王朝的歷代統治者對待異族俘虜極為殘忍,要麼將他們直接斬殺,使其血濺當場,要麼將他們收為奴隸,任其受盡折磨。 

 然而,隨著百家爭鳴思想的湧現,無數大儒倡導的仁義道德觀念如春風般吹拂,在社會上廣泛傳播開來。 

 這一思想體系如同一束耀眼的光芒,徑直照亮了統治者的內心,深刻地影響著他們對待俘虜的態度。 

 在隨後的各個朝代中,俘虜們的待遇得到了顯著改善,他們不再被視為草芥,而是有了更多的尊嚴和生存空間。 

 尤其是到了大梁,更是提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優待俘虜政策和分配伴侶政策! 

 這一政策的背後,或許隱藏著大梁統治者的複雜心態。大梁十世代齊,其得國之路並不正當,正所謂越是缺乏某種東西,就越要強調它的重要性。因此,大梁的君王們基本上都將仁政作為主要的施政思想。 

 以文皇帝為代表的一批皇帝,自身文化修養極高,深受儒家思想體系的薰陶。 

 在實際的執政過程當中,他們盡力展現出友善的態度,去對待那些曾經的敵人—俘虜。 

 這種轉變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歷經歲月的沉澱和君王們的努力。 

 他們逐漸明白,仁義道德不僅僅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力量,可以感化人心,贏得民眾的擁護。 

 於是,他們以仁愛之心對待俘虜,給予他們溫暖和關懷,試圖彌補過去的過錯,彰顯自己的仁德。 

 在這一過程中,有多少俘虜感受到了活命的喜悅,有多少人因此重獲新生,林雨柔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象,這些政策一定給當時的社會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總體而言,大梁上至官員,下至百姓,在對待俘虜時,都秉持著平和與友善的態度。 

 大梁更傾向於在避免衝突的前提下解決問題,因為他們並不願意主動挑起戰爭。 

 通常情況下,大梁的俘虜可以大致分為四類:第一類是企圖分裂政權的政治人物,第二類是被抓捕的敵國文臣武將,第三類是農民起義軍成員,而最後一類則是在邊境地區蓄意擾亂政治秩序的少數民族和叛軍。 

 對於前三類人,無需多言。對於那些妄圖分裂政權的政治人物,大梁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向他們闡述大梁的政治理念,同時許以高官厚祿,勸說他們歸降,希望他們能夠為大梁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