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必填 作品

第98章 養望

 而孫世民的做法就更簡單——治亂世用重典,不服就殺,因此無數的文人紛紛下獄甚至殺害,這在歷史上稱為“吳立儒殤”,儒家與朝廷關係非常緊張。 

 孫世民也感受到儒家文化對於朝廷的影響力,在儒家暫無法完全降服的執政前期,他採用的方法就是先對孔子的後人的實權大幅架空。 

 在中原,每次經歷皇朝變更,為了彰顯本朝得位正統,往往都會延續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封賞孔子嫡系,讓其世襲衍聖公爵位之餘,還邀請其到中央任職,有的朝代甚至給到禮部尚書、太常寺卿、國子祭酒等高職。但是孫世民的做法卻不走尋常路,他雖然也賜給孔府兩千多頃土地,但同時規定,對襲封衍聖公的孔子後代只是“養之以祿而不任之以事”。也就是說,好好負責祭祀你的老祖宗就夠了,做官啥的就不用考慮了。 

 現在,素有聖名、仁義滿天下的皇太孫主動在儒家聖地辦詩友會,本身就是皇室主動向天下儒士釋出善意之舉。如今,太孫更穿上親民的儒生服飾,這怎麼能不讓這些老儒生們心生親近,感激涕零呢。 

 詩友會就在融洽而又熱烈的氛圍中展開了。眾多想到朝廷一展抱負的文人才子,知道這是難得在太孫面前表現的機會,因此紛紛將平生所著的自認為可傳世的詩詞佳作毫無保留地向太孫展示。太孫也表現出極強的品鑑能力,往往能給予點睛式的點評,這更加讓儒生們覺得上天再次保佑儒家,讓大吳出了如此一個皇朝接班人。 

 皇太孫表現得開心,與儒生們融為一體,國興文盛這是上天對帝國的肯定。對於能力出眾的儒生,皇太孫甚至當場讓身邊太監登記在冊,以供候用。得到記錄的儒生,無不老淚縱橫,紛紛表達要肝腦塗地也要效犬馬之勞云云。 

 這一天出了多少傳世佳作,皇太孫沒記住,不是因為他記不住,而是他不想記。他此來的目的並非為了收集幾首好詩詞,更不是為了與鄭端允見面。他感覺氣氛差不多的時候,終於開始自己的表演了。 

 “本王此次過來,除了與各位大賢暢享文壇盛宴外,還想來聖人出生之地,祭祀聖人”皇太孫突然向身邊的衍聖公道。 

 這一任的衍聖公名為孔希學,外表是一個四十多文質彬彬、老成持重的中年人。雖然皇太孫來曲阜,孔希學曾想過皇太孫是否如歷朝一樣祭奠孔廟,但這種想法剛一冒頭,馬上就被自己給否定了。因為孫世民立國之初,就親自頒佈聖旨,明確要求“孔廟春秋釋奠, 止行於曲阜, 天下不必通祀”。意思很簡單,就是將歷朝的天下通祀孔子的行為控制在曲阜一地。若皇太孫真的帶頭祭奠孔廟,那是否代表著……雖然孔希學理性覺得皇太孫帶頭祭奠孔子的行為並不真實,但孔希學內心真的很渴望可以恢復歷朝舊制,那是屬於他孔家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