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文文啦 作品

第一百一十九章 儒艮

是的,大不一定就是強,第三形態亞言將其命名為‘儒良’。

因為這玩意不能離開海水,並且急劇膨脹後的體態已經不能鎖定成人形就和一條長著雙臂的魚似得,有些像是瘦削身形放大版的‘儒良’。

那麼到底有多大呢,在水戒與血肉絲巾加權作用下,花費了半小時左右才完成組裝。

最終的大型態成品就比比飛星號小一些,差不多在兩百四米左右長,七十米左右寬。

這個體型顯然是無法站立大地上的,而之所以會造的這麼大,那是因為涉及到了‘利用率’曲線。

所謂利用率,指的就是體型所帶來的優勢與騎士形態進行橫向對比,查看是否有重合的區間。

倘若重合太多,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選擇更穩定的騎士形態呢?

正因如此,四五十米高度的壓根沒意義,所帶來的副作用還不如就用騎士形態,而再往高了追加,陸地上又沒法承載,只好入海。

入海之後發現還能繼續加大,那就乾脆一條路走到黑,這才有了現在的情況。

“或許在某些特殊情況上能用的到吧,比如自殺性襲擊什麼的。”

運輸方面亞言是不指望靠使徒來運的,因為這個形態也不像騎士那麼穩定,全得靠水戒才能勉強續航。

所以他目前能想到的作用大概就是從海中構建起儒良後,讓它直接衝鋒戰鬥爽。

依靠巨大的體型掀起蓬勃海浪,倘若對手是海上的船隻,那就算是航母都逃不過被海水吞噬的命運。

倘若對手是近水的岸邊駐地,儒良也可以捨棄掉所有的續航,直接在死亡倒計時前衝進對手老家,利用擴散與點金破壞表層建築、併為後續的戰鬥製造掩體。

並且儒良形態由於本來就不夠穩定,因此只要主體靈場器官沒被毀掉,很快就能夠轉型出騎士或偽裝者來,直接拋棄掉外層的巨大肉殼。

簡而言之,這就是一個特殊的對策形態,屬於錦上添花,但不會日常使用。

亞言進行完對它的測試之後,就讓這隻巨怪游到了遠離近海的深水區,收縮內部氣室後開始緩慢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