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水稻催芽





自從過完春節後,天氣就開始一天天變暖了,雖然晚上還春寒料峭的,但是白天的太陽已經能照得人出汗了。




這種天氣裡, 就可以開始育種播種了。




喬家有11畝地,打算將10畝地都種上莊稼,只留一畝地種菜,畢竟現階段糧食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但十幾口人吃的菜也不是小數目。




在現代,一畝地大概需要2~3斤優質稻種,喬苒讓自家孃親留了五十斤稻種,到時自家種不完還可以分給村裡人。




這年代沒有機械化,要種水稻,先要將稻種浸泡幾天,待稻穀出芽後就可以撒到平整好的水田裡進行育秧了。




育苗的第一步是進行篩種,可以用簸箕將稻穀拋起來,讓那些輕飄飄的不合格的穀子被揚到地上,另外也可以用水浸法進行篩選。




喬三湖去小溪裡打來了水,林桂珍將稻種倒到水桶裡,先用手攪拌幾下,將浮在水面的稻穀都充分攪到水裡。




然後那些沒灌滿漿的稻穀和空稻殼就會浮在水面上,輕輕用手將這些不合格的稻穀撈起來,沉到水底的就是合格的飽滿的稻種了。




篩完種子之後,第二步就是浸種。




浸種的時候,最好選用流動的活水,否則的話久了水會臭,種子會發粘甚至黴壞,影響出芽率。




而且這水溫度還不能太低,最好是有些溫溫的水。




山裡的水都是山泉水,從地底下冒出來的水比空氣溫度要高一些,因此放在溪水裡浸泡種子是最合適的。




特別是剛挖好的那條水渠,引用的是從那條山間溪流流下來的溫泉水,比一般的溪水溫度又高了不少,於是大家早上去幹活時,都把自家的稻種拿到魔鬼谷裡的那條水渠裡浸種。




用麻袋將種子裝好,用渠邊的灌木、雜草系得穩穩的,麻袋上面還放上一塊石頭防止袋子漂起來導致上面的稻種浸不到水。




而浸種也不是一直放在水裡泡著的,而是採用“日浸夜露”的方法,到了傍晚收工時就將麻袋取回家,將稻種攤開使其露在空氣中自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