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筆梨 作品

第236章 危中有機(四)


                 美聯儲開業於1914年,當時面臨的第一個重大挑戰,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當黴國在1917年參加‘一戰’後,美聯儲維持了低利率以便於黴國財政部以低成本借款,並協調組織了四次營銷運動,將自由公債出售給黴國公眾。最終近2000萬人購買了債券,籌集到了180多億美元的信貸資金。然而,貨幣擴張導致了戰時和戰後的通貨膨脹。此次通貨膨脹的消除肇因於美聯儲的信貸緊縮,以及意外的經濟衰退與通貨緊縮。

  通過發行公債向人民籌集戰款,在黴國曆史上並非首次出現,南北內戰時期就曾出現過官方發行的戰時債券。比起南北內戰,公債的意義在一戰期間變得更加明顯起來——戰爭費用總支出中,來源於公債的比例已然達到61.3%。

  在黴國正式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宣戰後的第三個星期,黴國國會通過了50億美元的自由公債發行計劃,並頒佈《自由公債法》,要求進行戰爭籌款。

  1917年6月,黴國聯邦官府發行了全額為20億美元、利率為3.5%的第一批自由公債,這批公債在財政部的記錄中被稱為“黴國有史以來政府發行的最大的一批獨立公債”。

  1919年5月,黴國財政部共計發行4批自由公債和1批勝利公債,國債總額從戰前的10億美元飆升至近255億美元。

  第一次世界期間“貨幣創造”也成為黴國戰時財政來源的重要部分。在以往的戰爭中,黴國官方主要通過“印製新貨幣”來實現“貨幣創造”,比如說獨立戰爭時期出現在“大陸幣”和南北戰爭時期的“綠背紙幣”。而到了‘一戰’時期,“貨幣創造”的實現變得複雜了許多,這與黴國聯邦儲備體系的建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聯邦儲備體系的建立,主要是為了應對20世紀初黴國金融市場因缺乏有伸縮性的、集中的貨幣供應體系而出現的週期性金融恐慌,其中包括銀行倒閉、企業破產等狀況——建立美聯儲的目的在於“為國民經濟提供有伸縮性的貨幣流通”。

  在黴國聯邦儲備體系中,各商業銀行的存款要以“準備金”的形式存入所在地區的聯邦儲備銀行,美聯儲為此規定了準備金比率——

  當商業銀行擁有超額準備金(準備金中超出法定的部分)時,就可以通過貸款的形式增加利潤,此時該筆貸款會以借款人的現金或另一存款的形式出現在賬目中,因現金和存款都可以作為貨幣的一種形式,這樣就意味著新貨幣的產生(對於不瞭解銀行體系高級職責的人而言,記住這一點非常重要)。反之,如果這筆超額準備金沒有以貸款的形式被流通或儲蓄,僅僅作為銀行準備金,就不具有貨幣的意義。

  因此,在黴國完整的銀行體系中,各商業銀行通過使用超額準備金發放貸款,藉此來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的過程就是所謂的“貨幣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