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醉裡挑燈看劍

 以後,他又向右丞相虞允文上了《九議》,再次陳述他的抗金方略。

 辛棄疾希望以此喚起宋廷君臣的抗金熱情,堅定他們抗戰必勝的信念。

 但是,在逐漸偏安成風的情況下,他的滿腔熱忱並未引起統治者的重視,經過深思熟慮的恢復中原大計如石沉大海,這使辛棄疾陷入極度的悲憤和苦悶中。

 朝廷雖對北伐反應冷淡,但對辛棄疾在建議書中所表現出的實際才幹頗有感興趣。

 從乾道四年(1168年)年始,辛棄疾先後擔任過建康府通判、滁州知州、江西提刑等職,在平定了賴文政領導的茶商軍之後,又知江陵府兼荊湖北路安撫使,成為封疆大吏,後歷江西、湖南安撫使等職。

 頻頻的調動與升遷並沒有使辛棄疾感到滿足,他日夜渴望的是馳騁沙場,收復失地。

 但辛棄疾豪邁倔強的性格和執著北伐的熱情,卻使他難以在官場上立足。

 另外,“歸正人”的尷尬身份也阻攔了他仕途的發展。

 後來,辛棄疾因在地方上大刀闊斧地整頓、創置“飛虎軍”等事,妨礙了權貴們的利益,淳熙八年(1181年)十一月被交章彈劾,以“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等罪名,罷去他的所有職務。

 在被罷官時,辛棄疾回到上饒,開始了他中年以後的閒居生活。

 此後二十年間,他大部分時間都在鄉閒居。

 紹熙三年(1192年)至紹熙五年(1194年),辛棄疾出任福建提刑、福州知州、福建安撫使等職,其間一度歸朝任太府卿,又被劾罷官奉祠。

 同年夏,辛棄疾回到上饒,住在瓢泉,動工建新居,經營瓢泉莊園,決意“便此地、結吾廬,待學淵明,更手種、門前五柳”。

 嘉泰三年(1203年),主張北伐的韓侂冑起用主戰派人士,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次年(1204年)差知鎮江府,年邁的辛棄疾精神為之一振。

 嘉泰四年(1204年),他晉見宋寧宗,認為金國“必亂必亡”,被加為寶謨閣待制、提舉佑神觀,並奉朝請。

 不久後,辛棄疾出知鎮江府,獲賜金帶。

 辛棄疾知鎮江府時,曾登臨北固亭,感嘆對自己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傳唱千古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