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雙皇同盟

 龍騰十二年春,喀山,哦不,中京城。作為清土帝國的首都,經歷了康熙的大移民,城中又恢復了虛假的繁華。

 可愛的包衣們只需要幫著自己的主子爺幹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活兒,一天就能換來兩個土豆,這種美好的日子,放在以前根本想都不敢想。

 經過老四的努力擴張,清土帝國的北部邊界已經成功延伸到了彼爾姆。這可是個好地方,石油、天然氣、煙煤、鉻礦、黃金、金剛石、石英、黃水晶那可謂是數不勝數。未來,這裡將是大明的主要後備隱藏能源。現在也不差,一些可以使用的資源正通過卡馬河源源不斷的運往中京,以供清土王公們享用。

 彼爾姆甚至連城市都建的差不多了,要不為啥說彼得一世是康熙的充電寶呢。從東方丟失的一切,康熙從彼得一世身上全部都找了回來。

 南方邊界也成功與奧斯曼接壤,作為一代“熊主”的艾哈邁德三世趕緊與武德充沛的康熙建立了外交關係。同為在歷史中留下輝煌一筆的蠻人同族,艾哈邁德三世自信可以與康熙結成牢不可破的神聖同盟。

 結果,康熙面對綠化的突厥後裔一點兒好臉色也沒給。你什麼東西?也敢和我被打的抱頭鼠竄康熙爺相提並論?你綠了,康熙可還沒東正呢!活下來的東正主教現在正給康麻子編撰《康熙大典》。

 要不是老四深謀遠慮,估計康熙就得南下高加索山,給艾哈邁德三世表演一波赤地千里。最後結果是好的,艾哈邁德成功收穫了清土帝國的友誼,並且放棄了高加索山以北的徵兵權。

 東部有烏拉爾山自然無憂,不過康熙已經決定了,準備攻下布拉斯基拉夫(莫斯科)後就修築長城。他要讓東方的奇觀在西方再現,只不過這一次防的不是遊牧民族,而是大明。

 西部則是沿著大河向前延伸了大概一百公里左右,發動農奴包衣修建了一些稜堡作為守衛三大主城愛新覺羅格勒(察裡津)、阿玉奇格勒(薩拉托夫)和中都的屏障。因此,康熙常常以“天子守國門”自居。

 兵敗波爾塔瓦的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當初只帶著一千潰兵流亡奧斯曼,在安納托利亞一個叫班德爾城的地方建立了小朝廷。他蠱惑艾哈邁德三世參加對羅剎作戰失敗後,轉頭抱上了清土的大腿,尤其是去年清土國在伏爾加河戰役的勝利,更是讓他堅定了與清土同盟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