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帝國的現狀

 不提康麻子的白日做夢與底下大臣的各懷鬼胎。

 此時剛剛新喪的大明,可以說是一臺已經加滿了油的戰爭機器。靠近山海關的寧遠城是大明與滿清對峙的最前線,諸多城堡衛所駐紮著多達十萬的精兵強將。

 錦州城後的遼中平原地區,得益於遷移漢族的勤勞,千里沃野,是供給前線的重要產糧區。

 二十年前,世祖烈皇帝下達了轟轟烈烈的伐樹耕地與野人下山運動。原本漁獵的野人女真大量伐樹支援鍊鋼造船,緊接著又在漢族人民的帶領下,開墾荒地,使得東北平原提前數百年成為了國家糧倉。

 最西邊的河套地區,駐紮著大量願意為天可汗獻出生命的二等蒙古民組成的復漢衛,漢蒙衛。他們枕戈待發,自持中華正統,等待著斬斷瓦剌後人與玷汙黃金血脈的野豬勇士的獠牙。

 廣闊的西伯利亞凍土,也成了頑固分子與奴隸的天堂,他們憑藉著勤勞的雙手,種植了大量的土豆,為世祖烈皇帝的大業,貢獻著微不足道的力量。

 朝鮮作為大明最重要的鋼鐵產區,礦場裡充斥著大量從歐洲白皮手中購買的農具。在朝鮮二等民的皮鞭與砍刀下,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首忠誠的讚歌。

 圍繞著陪都瀋陽,先帝創建了陪都工業區。水泥修建的馳道,將大明各處的礦產與牛羊集中到鞍山鍊鋼廠,開原土豆加工廠,鐵嶺肉類加工廠等諸多工廠。工業區不僅為普通百姓提供了崗位,那些物資經過轉化後,也會源源不斷的發放到各個屬於它們的位置。

 達利安是大明水師的駐紮地,也是除了吉林船廠外另一個造船基地。先帝研製的大明鄭和級風帆戰列艦,正通過這裡接二連三的出生,並馳騁在中國近海。近千噸的排水,三層甲板加上六十門崇禎火炮,讓鄭和級風帆戰列艦無懼任何強敵海盜,他們是大明的海上之矛,只待一個機會,就會向世界展示他們的獠牙利齒。

 不過似乎是先帝並沒有太過於重視海軍,亦或是東北無力發展更加強大的海軍,這讓先帝躊躇不前。與白皮所謂三級戰列艦相當的鄭和級風帆戰列艦並沒有進行過遠洋航行,只能保護本土,還有南邊那些個士紳的商船,收取著一定的保護費。

 “先帝糊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