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第125章 全面發力

三大兵工廠也一樣。

七十年代俄羅斯開始換裝,整整十年,這個工作還沒有完成,三大兵工廠的產量,同樣沒有達到理想狀態。

喬治給米哈伊爾發電報,讓米哈伊爾把今年僱傭的3000華工,送500到聖彼得堡來。

喬治要讓尼古拉和沙皇看看,什麼叫真正的工業生產。

“華工會使用機器?”尼古拉懷疑華工能不能完成任務。

“應該不會——”喬治委婉。

不是應該,是肯定不會。

喬治不知道清帝國的識字率是多少,不過在清帝國,民間開辦私塾犯法,輕則流放,重則滿門抄斬。

會也沒用。

俄羅斯機器上沒漢字,全是俄文,俄羅斯的工人也不懂。

能看懂的話,也不會去當工人了。

“那要他們幹什麼?”尼古拉不知道華工有多努力。

“不會用可以教,他們未必是最好的工人,但一定是最好的學生。”喬治對華人的智商還是有信心的。

“不可能,伊格那耶夫說過,清國人愚昧無比,不可調教,而且他們不講衛生,不可接觸。”尼古拉對華人成見深。

伊格那耶夫當過俄羅斯駐清國大使,對清國並不陌生,但遠遠稱不上了解。

“伊格那耶夫是胡說,清國的愚昧,不是華人造成的。”喬治冤有頭,債有主。

《明史·楊繼宗傳》中記載:“成化初,用王翱薦,擢嘉興知府——大興社學,民間子弟八歲不就學者,罰其父兄。

意思就是在嘉興辦公學,嘉興人到八歲不讀書,就懲罰其監護人。

嘉興一地的情況,不能代表整個明帝國。

但是也能充分證明明帝國官方層面,對於教育的態度。

喬治也不跟尼古拉抬槓,等500華工抵達聖彼得堡,尼古拉自然會明白,清帝國的現狀是哪些人造成的。

從海參崴坐船到聖彼得堡,需要兩個月。

橡團在聖誕節前,得到了第一批彈倉式步槍。

和彈倉式步槍一起抵達橡團的,還有一萬發新式子彈。

喬治那點可憐的軍事知識,放在這個時代就是專家。

新式子彈採用喬治的建議,中間裝藥,尖頭彈,既能保證射程和精度,又能擁有較強的殺傷力。

通常來說,圓頭彈的子彈殺傷力,比尖頭彈大一些。

不過圓頭彈在飛行過程中,彈道並不穩定,速度也更慢,對精度影響較大。

俄羅斯軍方採用的新型子彈,其彈頭前輕後重、頭輕腳重。

當尖型彈頭擊中人體時,很容易失去穩定,發生劇烈翻滾,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將成倍增加,“空腔效應”更明顯,殺傷力更大。

測試中表明,這種子彈擊中人體軀幹時,會對人體內部器官造成極為嚴重的破壞,並不會一槍倆眼。

由於採用了無煙火藥,新子彈比採用黑火藥的子彈小很多,彈倉也隨之減小,彈容量還是五發,步槍的重量和成本卻降低了。

第一批送往橡團的步槍一共一百支,喬治全部配發給精確射手使用。

莫斯科傳來好消息,施瓦貝公司為橡團生產的一百個望遠鏡鏡片到貨,喬治繼續在莊園裡手搓瞄準鏡,並且籌備自己的鏡片工廠。

光學儀器不僅在軍事上,在科研領域和民生領域,同樣都有廣泛應用。

俄羅斯目前只有施瓦貝一家光學企業,完全無法滿足俄羅斯的需要。

事實上喬治的第一家工廠已經在籌備中,不是食品加工,也不是軍火,而是玻璃。

作為穿越人士的必備法寶,玻璃的作用極為重要,喬治不僅需要光學儀器,化妝品也需要各種各樣的玻璃瓶包裝。

喬治更重視的是墨鏡。

喬治需要墨鏡不是要裝那啥,而是因為俄羅斯每年有半年是冬季,漫長的雪季導致雪盲症頻繁發生,所以墨鏡對於俄羅斯來說不僅是裝飾,同時還是必需品。

更妙的是,玻璃在俄羅斯並不受重視,俄羅斯根本沒有大型玻璃工廠,喬治生產玻璃,不會和大公們的利益產生衝突。

有衝突其實也沒事,喬治加尼古拉這個組合,在俄羅斯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