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5章

 秦國仁治與法治並行,呈平十幾年之後,國內已經很少出現“私鬥”這樣的亂紀之事。

 但也正是因為“私鬥”受到限制,再加上沒有戰爭供將士積攢軍功。

 如今秦國已經推出科舉,取士也更加看重治政,斷案,農桑等具體的能力。

 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秦國的文風必將逐漸盛行,而秦國的武風也將受到影響。

 但是因為秦壽一直堅持在咸陽學宮之中為每一位學子講課,經常為他們灌輸“大丈夫之志,當持三尺劍,蕩平四海八荒”“大丈夫之志,當如皓月當空,照耀千秋萬代”這一類志向的緣故。

 以至於從咸陽學宮畢業的學子,大多數都心存報效秦國的大志向。

 就算那些不願意留在秦國的學子,在回到自己本國之後,也始終未曾忘記他們在秦國所受到的教育。

 有些人得以在列國的朝堂之上為官,結果卻發現自己與身邊的同僚格格不入。

 時間久了之後,這些人要麼辭官回鄉辦學育人,要麼就乾脆再次舉家遷移到秦國來。

 咸陽學宮表面上是海納天下英才,並不限制這些人才的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