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無論是瑞端還是其他公卿子弟,終歸只能夠代表個人,而不能夠代表整個家族!

 而我們公卿之家手中最大的底牌,不是人才而是糧食。

 秦國君既然想要用人,那便給他就是了。伯姜啊,不知道你的學問如何了呀?”

 只是一味的對抗,最終只會兩敗俱傷,誰也討不到好處。

 但是在對抗的同時,雙方也要懂得互相妥協。

 秦壽的招賢令表面上是在廣召賢能,然而事實上,秦國招募的主要目標還是這些召國的公卿士子。

 畢竟讀書人就只有那麼一撮,如果不用他們,難道要去用一群字都不認識的遊俠?

 當然,秦壽也可以自己培養士子,但是這個週期卻是十分的漫長。

 至少也需要三年的時間,方才能夠培養出一批勉強能夠從事基層工作的“知識分子”。

 秦壽能夠等得起三年,甚至是三十年都能夠等得起,畢竟他還年輕。

 但是秦國等不起,召邑的百姓更加等不起。

 所以,秦壽在拒絕公卿們的條件之後,立即便頒佈了招賢令。

 如果能夠瓦解公卿的聯盟自然是好事,但如果不能夠瓦解公卿的聯盟,也能夠為秦國找到一些基層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