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英俊 作品

第22章 上陣父子兵

 烹製開始,汪羽先找了下麻婆豆腐的配菜和輔料,嗯,牛肉臊子是炒好在一邊的,豆腐用水泡著,伸手指摸了下水還是溫的,應該是提前過過水去掉了豆腥味。汪家偉看兒子檢查很仔細,不由連連點頭。

 菜籽油沿鍋邊一圈下鍋,十幾秒後不等汪家偉吩咐一勺豆瓣也下了下去。慢慢用鍋鏟把豆瓣壓散炒開,正要去加辣椒麵。汪家偉出聲了。

 “不急,先放豆豉增香。”

 大意了,太急於表現漏掉個步驟,汪羽拿過豆豉入鍋繼續炒香,再放辣椒麵提色增香,待鍋中油炒至紅亮,加水,下豆腐,水剛好淹過豆腐表面。水開後加醬油提色,加鹽,加料酒,開始小火燒豆腐。

 汪家偉旁邊提示:“站到不動咋子,調芡粉。”

 汪羽忙不迭去弄芡粉,弄好後又聽指使按順序加入事先炒好的牛肉沫,加胡椒粉,加蒜苗頭,全部下完後扭頭看向汪家偉的下一步指使。

 “你提不起來鍋,用鍋鏟背面輕推幾次豆腐就行。”汪家偉教兒子。

 汪羽照做,從外到裡輕推豆腐。

 “勾芡,第一次要稀一點,不要攪豆腐。後面兩次稍重,第二次勾芡後下蒜苗葉。推一下豆腐再勾第三次芡,然後起鍋。”汪家偉一口氣說完。

 汪羽一一照做,起鍋。沒等汪家偉提醒就主動撒上了薄薄一層花椒麵。其實麻婆豆腐他最少都做了幾十次了,單獨拎出來還很受好評。他只是想印證自己和老爸做菜的工序,結果工序差異在第一道勾芡時間,自己是在醬油鹽後馬上勾第一芡,燒兩分鐘後放其他的再勾二三道芡。而老爸勾芡時間間隔不大。想到此處汪羽表達了心中的疑惑。

 “笨,你哪兒想出來的哦,沒下牛肉紹子和蒜苗頭還有胡椒粉就勾芡,芡汁把豆腐包住了味道燒得進去啊,而且你那種辦法有可能會造成醬油和鹽提前被芡汁包裹進豆腐,牛肉紹子和蒜苗頭子吃不到醬油和鹽,還會造成豆腐吃太多鹽發苦。”一個問題多角度解答,讓汪羽瞬間解惑。不愧是八十年代國家重點培養大廚。

 後面兩道都是需要猛火烹飪的菜,汪家偉不放心兒子操作。叫汪羽站過旁邊學習,自己單手演示了起來。

 “吶,炒肉菜,先冷鍋冷油,鍋充分熱透後。換冷油再來,下肉。這樣做是避免粘鍋,同時鍋內保持一定溫度便於激發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