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冥寶寶 作品

第180章 送銅童子高衙內

 說起來除了回京的現在,其實在西北帶兵打仗時,童貫就聽聞了太多關於小高衙內搞的事。 

 那是怎麼看都看不懂,但人家就是稀裡糊塗橫衝直撞的,就取得了這樣的成就。 

 所以此番皇帝對其福將的評價,童貫雖然有點嫉妒,但覺得倒也沒錯。 

 這真的只能用福來形容了,否則一般的大臣兒子,或者說區區從七品級別,哪聽過這樣的時期,名字就頻繁出現在都堂和皇帝耳朵裡的? 

 要說有,童貫記憶中倒有一個:王安石。 

 但人家王相公乃是殿試第四名及第,皇帝親自對他面試,第一次放官就是州秘書長,那樣的際遇和初始級別有幾人能比的。 

 所以後續來說,在當時特別離經叛道,專門和上司對著幹的王安石的名字,就頻繁出現在皇帝耳朵裡了。 

 又因老王這傢伙特別會抓取民心,以百姓利益為標題,反手和上司鬥和朝廷扭。 

 隨後天天被告狀,天天被彈劾。 

 卻越被告,名氣越大,風頭越強勁,隱然的領袖姿態。 

 老皇帝脾氣好,愛才,那就始終忍著王安石的一身臭脾氣。 

 直至未來的新皇帝、看到了王安石身上的特別氣質,並喜歡上了老王的理念,於是轟轟烈烈的拜相變法運動,就開始了。 

 這麼想著,童貫神色越發古怪了起來,忍不住伸個手指去、捅捅高俅的背脊。 

 高俅往後一個擺手,意思別囉嗦,開會時候老子根本不認識你。 

 童貫偏不怕高俅,又伸指頭去,再捅一捅。 

 高俅無奈,只得回身低聲怒道:“你要死了啊,這開大會呢?” 

 童貫卻不拘小節的陽剛風範道:“你兒子是不是中邪了?” 

 高俅低罵:“你才是中邪了,那叫祥瑞附體知道不,人家皇帝早就這麼定性了。” 

 這邊,兩個大將軍在打醬油混時間。 

 但是那邊一群之乎者也的文人老夫子,已經相互吵鬧了起來,各種引經據典的罵人橫飛。 

 大抵就是圍繞爆出來的孟州事件爭論,到底是張叔夜的功勞,還是小高衙內的功勞。 

 有說是張叔夜的,這麼說的是以張克功和大儒張商英為首的清流黨人士。這類人幾乎逢蔡京高俅就噴,於是罔顧事實,管他內情如何,不希望那個東京之恥立功就是了。 

 至於以葉夢得為首的蔡黨人士,相對是覺得高俅能接受,但真心不喜歡這些動不動就彈劾人的老夫子們,更不想張叔夜崛起進一步威脅蔡京復出大業。 

 於是葉夢得們紛紛力挺小高衙內。 

 就這麼吵吵鬧鬧的,趙佶談不上多高興,但也不反感這樣的熱鬧氣氛。 

 而且聽來聽去,除了反覆聽他們強調孟州政績、還有張叔夜高明兩個名字外,趙佶也沒聽出個名堂來。 

 心裡又特別高興,乾脆就折中一下,皇帝認為老張小高兩個都是有能力的猛士和福將。 

 “行了你們別吵了,著吏部明年大考之際,充分考慮孟州張叔夜政績,到時再報朕審批任用。著升小高卿家為正七品,吏部擇職馬上任用。” 

 趙佶最終做了和事佬,於是都安分了。 

 吏部侍郎張商英出列道:“啟稟官家,早於上月,中書門下就已經對小高任用實差。” 

 既然已任用,趙佶也就不關心到底當了個什麼芝麻官了,只是捻著鬍鬚點頭。 

 接下來,繼續讓中書侍郎劉逵做出補充彙報。 

 劉逵乃副相,政府軍府的副相都是他,趙挺之的第一助手,彙報口徑自然和趙挺之差不多。 

 劉逵說,過去的半年,是平安的半年,除了和西夏國有點小摩擦外,大宋穩中向好,暫時沒丟失國土,除了劉逵上任以前就存在的不平等條約外,暫時不需要支付新的保護費。 

 劉逵還說,即使有類似二龍山之流的微小團體山賊作梗,但就猶如農田裡的蝗蟲,它們殺滅不了我漢娃埋頭種田的天然熱情。 

 劉逵又說,即使出現了江南地區因大十錢而出現的小亂子,而且這還是蔡京時期的政策。但我大宋的財政收入又獲得了穩步增長,這乃是因為皇帝英明、相公嘔心瀝血,帶領大宋全體士大夫所取得的瑕不掩瑜的堅實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