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子歸 作品

第24章 山與雲

 “日日來尋坡上梅,

 枯槎忽見一枝開。

 廣寒宮裡長生藥,

 醫得冰魂雪魄回......”

 瀟瀟山雨後,伊人口中振振有詞,正獨坐於屋簷之上。素白色的裙襬飄飄蕩蕩,那握著蒲扇的婢女無聲前來,只得仰面,卻正瞧見她出神的模樣。

 ——想來這位來去谷的少谷主是個閒不住的性子,這會兒定然是又在琢磨什麼藥方子了......

 “趙姑娘,那副藥已經煎了兩個時辰。您要看看麼?”婢女小心翼翼地開口詢問,生怕怠慢了這位“貴客”。

 “哦......”趙青木驀然回神,從屋頂利落地躍下,“好,我去看一眼。”

 方子沒錯,火候沒錯,服藥的時機也沒錯......

 脈象無異,為什麼還不醒呢?

 趙青木看著藥盅,有些怔然。

 “趙姑娘,可是有什麼不對?”那婢女在一旁察言觀色,看見趙青木半晌不語,只得硬著頭皮問道。

 “哦...你說這個啊,挺好的!辛苦你在這兒替我看著了!”趙青木和氣一笑,反而讓這婢女受寵若驚,連忙躬身惶恐地說著“不敢”。

 趙青木有些無奈,只得吩咐她先退下。這問劍山莊的僕役什麼都好,就是太過古板殷勤,對她十分客氣,她趙青木本也不是受人伺候的命,如今被三五成群的僕役噓寒問暖,整日小心翼翼,連帶著都不好意思開口打聽更多。

 “唉......一個兩個,都喝藥......”趙青木看著灶上規規矩矩置著的三個藥盅,茫茫然嘆了一口氣,“怎麼本姑娘就不病一場呢?難道本姑娘天生就是照顧人的命?”

 那兩個人自不必說。單說這石溪,好巧不巧,那日之後便忽然昏倒,而後一病不起。替他診了脈,竟是驚嚇過度,恐慌所致......

 ——趙青木每每想起,便覺好氣又好笑。這麼個金貴無比的大少爺,那石家人究竟如何作想,竟也放心讓他闖蕩江湖!?

 將婢女遣去,她這一番牢騷自然無人回應。

 “罷了罷了......能者多勞!”

 尋思無果,她只得如此自我安慰般地端起藥盅,細細察看。

 半晌,她忽然取出懷中銀針,在手指上輕輕一紮。

 “啪嗒”一聲,血珠順著指尖墜入藥盅。

 “這樣興許就成啦!”

 她眉心一展,笑逐顏開。

 ......

 花影綽綽,天光一白。

 “景明你可知,何謂道?”

 老人端坐在槐樹下,閉目問道。

 他規規矩矩躬身道:“老君曾說,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故而所謂道者,無形無相,無色無臭,無形而不可名。”

 “好一個‘無形而不可名。’”老人舒了一口氣,輕嘆道,“那是老莊的道,不是你的道。”

 “我的......道?”他撓了撓頭,有些不解,“師父曾教導徒兒,明德忠恕,拙誠若闕,中庸調和,是謂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比之孔聖人,你還差得遠!”老人搖了搖頭,面上顯出些疲色,“景明,你曾與你師妹說,所謂劍心,便是劍客拔劍的理由。”

 “如今為師想問問你,何謂劍心?”

 “這......”他呆了一呆,在與小湄下山之前,二人也曾說及此事。只是彼時少年心性,皆未曾想到,這一番爭辯,卻再沒了後文。

 “恕徒兒愚鈍,徒兒不知。”

 “怎麼?今時今日,卻不同於彼時彼日了麼?”老人且說且睜眼,那雙深邃寂然的老眸就這樣平靜地看著他,叫他心底沒由來地顫了顫。

 “彼時徒兒無知,好高騖遠,想入非非。此番下山,才知人心難測,世事無常。徒兒無知無畏,致使師妹受傷受挫,棄劍而去。今時今日,徒兒不敢說有劍心。”

 老人望著他,面上如古井無波,只消一眼,他彷彿已經被洞穿心中所想。

 “師父...我......”

 老人忽然笑了。

 “景明,你看這滿樹槐花,風吹花落,是風在動,還是花在動?”

 他有些恍惚,恰如彼時彼刻,師父曾問過小湄同樣的問題。當時知道尋常,如今卻物是人非,師父又將這問題拋還給他。

 “是風,風吹槐花落......”他不由地脫口而出,可隨即一深思,卻又猶豫起來,“不對......是花,花期有時,萬法自然,即便沒有風,花謝之時亦會衰敗......”

 一時之間,他卻也拿不準答案究竟是什麼。

 老人笑而不語。

 “景明,你師妹.......”老人徒然張著嘴,卻不聞話音。他心中惶惶然,只覺看樹下老人一如霧裡看花,怎麼都看不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