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從仙劍開始 作品

第150章:不想當花旦的女演員,不是好妹妹!


  有句老話說得好,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頭牌的小姐,不是好小姐。

  劉佳幻想自己,有一天能夠成為四小花旦中的一員,和士兵們想當將軍一樣,是同樣的道理。

  對於新一代年輕女演員而言,四小花旦這個稱號,是內地女演員們的牌面和榜樣,是一項至高無上的榮譽光環。

  而所謂的花旦,本是華國傳統戲曲角色中的一種,一般定位為青春、活潑未婚妙齡女子形象。

  說到四小花旦由來,在華國京劇界,一直有“四大名旦”這一稱謂。

  自90年代以來,華國內地娛樂圈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並愈發的呈現出產業化的趨勢。

  自2000年開始,隨著章紫怡、趙微、周訓、徐婧蕾等大陸年輕女演員的迅速崛起,便不斷有媒體,以京劇界的“四大名旦”作類比。

  媒體們提出了諸如“新四大名旦”、“四大花旦”、“四小名旦”等稱謂來描述這四位女演員,但一直沒有產生出一個被媒體和觀眾廣為接受的概念。

  直到2002年1月,《南方都市報》娛樂版,刊出了名為:“盤點2001「四小花旦」”的專評文章,第一次正式將這四位年輕女演員,並稱為“四小花旦”。

  “四小花旦”這個稱號由此確定,隨即在華國內地迅速傳播開來,被大眾和媒體廣泛接受,並被約定俗成地使用至今。

  2005年以後,隨著四位年輕女演員年齡的增大和資歷的增加,她們又被改稱為“四大花旦”。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雖然不斷有新生代女星的崛起,四人的事業發展水平也各不相同,但她們一直都被視為內地影視圈女演員中的領軍人物。

  隨著章紫怡、周訓、徐婧蕾年齡和資歷的增長,後來又將“四小花旦”,改稱“四大花旦”。

  總而言之,四小花旦這個名號,就跟香江的“四大天王”一樣,女演員們只要能夠入選,就會獲得額外的光環和關注。

  與此同時,曹軍也非常欣賞劉佳的這份坦蕩,不像有些人淡如菊女明星,明明做夢都想紅,卻喜歡假裝自己不想紅。

  事實上,她們不是不想紅,是紅不了。

  最典型的就是一位叫萬倩的女演員,經常炒作自己人淡如菊,一點都不想紅,結果,營銷她人淡如菊的通稿滿天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