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明 作品

第1458章 治世之能臣


                 陽光正熾。

  原本氣氛有些低沉的延安府衙因為三邊總督孫傳庭突如其來的話語再度充斥著活力。

  包括洪承疇,袁應泰等一眾能臣皆是神色殷切的盯著官廳當中,眼神遊離不定的馬懋才,心頭的疑惑更甚。

  他們實在是想不明白,馬懋才究竟是如何憑藉延安城府那些"顆粒無收"的土地收攏了這般多的流民百姓,甚至令他們心懷希望。

  良久,馬懋才幽幽一嘆,像是做出了重大抉擇一般,朝著上首的孫傳庭拱了拱手:"回稟總督大人.."

  "延安府飽受戰火摧殘,原住民十不存一。"

  "為了防止流民百姓四處流竄,禍亂地方,下官斗膽將總督大人的農政稍稍改良了些許.."

  此話一出,上首的孫傳庭便是眉頭一挑,眼角也是湧現了些許訝色,他沒想到,這事最後竟還繞到了他的身上。

  自總督陝西以來,他在陝西推行的改革不少,但大多數都集中在軍制上,唯一能夠被稱為"農政"的便是得到天子允許的"清屯充餉"。

  所謂"清屯充餉"也很簡單,無外乎是憑藉著自身的威勢,強行勒令陝西三鎮將校及遍佈各地的富紳豪商將這些年私自"吞併"的隸屬於軍隊的土地盡數吐出來,並用這些土地作為基礎,收攏流民百姓,達到維繫地方安穩的目的。

  而這些土地的產出,便可以作為邊軍士卒的軍餉,如此"農政"可謂是一舉兩得,效果極為顯著,如今大明各地都在爭相效仿。

  但"清屯充餉"的前提也是建立在土地有所收成,流民百姓能夠憑藉這些土地安身立命,但是延安府幾乎年年大旱,土地可謂是"顆粒無收",這些土地要來何用?

  "仔細說說。"沉吟少許,孫傳庭緩緩說道,其原本鬆散的腰脊也是不知不覺的直了起來。

  不知怎的,他心中隱隱有種直覺,總覺得馬懋才的辦法說不定真的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陝西的問題。

  "敢叫總督大人知曉,延安雖然連年遭災,但治下土地也不至於顆粒不少,至多減產罷了。"

  "造成土地顆粒無收,甚至全部變為荒地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收成減少,百姓自覺無力負擔丁稅及田稅,故而攜家出逃,最終導致土地無人照料,成為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