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明 作品

第1283章 烏斯藏來人


                 十月末的京師,寒意愈發逼人,縱然是兢兢業業,勤勉當值的宮人也是罕見的偷起了懶,偌大的紫禁城顯得有空曠。

  巳時剛過,結束了今日早朝的大明天子朱由校在一眾內侍的簇擁下自皇極殿而出,步履匆匆的朝著自己的乾清宮而去,臉上的表情很是耐人尋味。

  與瞧上去有些悶悶不樂的天子不同,稍微落後半個身位的司禮監秉筆則是一臉喜色,本就不大的眼睛,甚至已然眯了起來。

  自從進了十月之後,這好消息便是接連而至,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請降,引得朝野坊間議論紛紛,就連平日裡對天子"窮兵黷武"頗有意見的御史言官們也是稱頌不止。

  許是為了迎合"四夷賓服"的盛世,更有不少御史言官提議重修在萬曆年間毀壞的三大殿,氣氛很是祥和。

  不過此建議才剛剛提出,便被戶部的一眾官員們義正言辭的拒絕了,眼下朝廷正值革故鼎新之際,財政並不富裕,哪裡有多餘的錢財去修那華而不實的三大殿?

  除此之外,約莫七天之前,有一群衣衫襤褸,瞧上去好似乞丐一般的僧人突然行至京師。

  細問之下,這群人竟是來自帝國最西邊的"烏斯藏",乃是奉四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卻吉堅贊之命,前來朝貢大明天子。

  作為大明天子,朱由校清楚的知曉,或許烏斯藏及青海地區曾在明初的時候接受中樞管轄,但經過兩百餘年的傳承,大明對於這兩個地區所謂的統治,已然是有名無實,甚至就連所謂的"朝貢"也已然中斷了十餘年之久。

  總而言之,這群來自烏斯藏的"番僧"的到來令得本就歡騰的京師愈發熱鬧,就連一向"高冷"的宗室藩王也是紛紛上書賀禮,甚至一些與朱由校關係頗為密切的親王,諸如山東的魯王,河南的福王,周王,山西的代王等人更是主動上書,請求入京面聖,共同見證"四夷賓服"的盛世。

  "陛下聖躬金安。"

  紫禁城中本就沒有不透風的牆,遑論是烏斯藏朝拜大明天子這等普天同慶的要事,故而宮中的宮娥內侍早已提前等候在朱由校的必經之路,喜氣洋洋的衝著步履匆匆的躬身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