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明 作品

第1192章 誰著史(下)


                 聞聽到身旁響起的竊竊私語聲,兵部尚書的孫承宗面色更苦,但一想到內閣空虛,繼而導致政務愈發冗雜,他便是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腰背,一臉正氣的盯著案牘之後的天子。

  他知曉,自己的"學生"定然會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不會認為自己是在貪圖"閣老"的虛名。

  "老師所言不差,內閣空虛,帝國運轉不濟,著實有些麻煩。"

  沉默了少許,案牘之後的天子便是輕輕點了點頭,面露思慮之色,修長的手指毫無節奏的在面前的桌案上敲擊著。

  自首輔周嘉謨和次輔朱國楨先後去職之後,維護中樞正常運轉的壓力便是自然而然的落到了他的身上。

  好在朝野中有孫承宗,徐光啟,畢自嚴這等為大明兢兢業業的老臣為他分擔壓力,這才使得朝政可以正常運轉。

  但是此次他御駕親征,便是感受到了"內閣空虛"所導致的弊端及事事都要親力親為的麻煩。

  以恭順侯吳汝胤為例,延綏鎮出了這麼大的岔子,京中留守臣子卻是無權處理,只得飛馬報予身在大同的朱由校知曉,這一來一回又浪費了不少時間。

  故而在回京的路上,朱由校便是打定了主意,"增添閣臣"迫在眉睫,尤其是眼下建州女真亡命天涯,蒙古大汗苟延殘喘,他更加需要有人能為他分擔壓力。

  坦白的講,如若不是擔心引來天下動盪,他都想"千金買馬骨",令晉王朱求桂入京理政,如同滿清的"雍正皇帝"與其弟"怡親王"那般。

  不過朱由校也知曉眼下時機還不成熟,只得將這個想法壓在心間,待到日後再說。

  "老師可有人選?"

  半晌,大明天子朱由校的聲音再度於南書房中響起,令得房中正襟危坐之人都是下意識的挺直了腰背,目露殷切之色。

  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名列閣臣,執宰天下幾乎是每一個大明官員的夢想,但只可惜絕大數人蹉跎一生,也是難以與其產生半點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