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明 作品

第1083章 冤大頭(下)


                 對於一向自詡為天朝上國的大明臣子來說,兵部尚書孫承宗這般近乎於"駭人聽聞"的話語無異於在一潭死水中投入了一塊巨石,迅速的激起了一片漣漪。

  礙於孫承宗天子近臣的身份,加之朱由校並未表明態度,在場的朝臣們並未即刻起身反對,只是倒吸著涼氣,這孫承宗當真是敢說吶。

  自朝鮮太祖李成桂開國以來,朝鮮便是奉大明為正朔,以大明為宗主國,是明朝構建的天下秩序中的一個重要藩屬國,地位不同凡響。

  正是基於此等原因,萬曆二十年,日本權臣豐田秀吉發動戰爭,試圖吞併朝鮮的時候,萬曆皇帝才會不顧一切的發兵馳援,前後歷時七年,耗費軍費一千七百萬兩,幫助朝鮮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雖然朝鮮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是此役卻是極大的動搖了大明的國本,使瞧上去不可一世的大明逐漸露出了"外強中乾"的一面,並未為日後遼東失控埋下了伏筆。

  要知曉,即便是在昔年那對於朝鮮等同於"復國"的戰場,萬曆皇帝也沒有要求朝鮮負擔大明天文數字的軍費,而是選擇了默默承擔,將其分攤在大明的百姓身上。

  一切,只是為了所謂的"天朝上國"。

  ...

  時光境遷,四十年的光陰彈指一揮過,朝鮮再度處於風口浪尖之上,但這一次卻是選擇了"助紂為虐",數萬朝鮮官兵居然被女真韃子俘虜,而後淪為附庸,當他們手中的刀兵無情的刺向了大明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