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明 作品

第995章 靖北伯


                 隨著朱由校一語定下基調,偌大的皇極殿再度陷入了沉寂,內閣首輔周嘉謨,司禮監秉筆王安,皆是不敢打擾,只是默默的等候著上首依舊在沉思的天子。

  朱由校雖然定下了平定女真的基調,甚至大筆一揮,便是五百萬兩白銀,但何時興兵,還是遲遲未決。

  時至如今,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知曉女真覆滅在所難免,何況這些沉淪官海數十年的老臣,人人皆想著能在此役中分潤些許功勞。

  雖然建州女真不過是崛起於深山老林之中的一個部落,但努爾哈赤畢竟建國稱汗,此役勉強也能稱得上是"滅國之戰"。

  如此滔天之功擺在面前,誰不想插上一腳,日後史官記載這段歷史的時候,便是不可避免的會提到他們的名字。

  尤其是家中有子侄在軍中任職的臣工更是目光如炬,呼吸急促,似一軍主將這等緊要的位置他們自是不敢做奢望,但只要將子侄安插到一線軍中,何愁沒有軍功?

  這也是這些袞袞諸公們如此迫不及待的出現在皇極殿的原因所在,誰也不想與滔天之功擦肩而過。

  一直盯著天子臉色的內閣首輔此時也是心中惴惴,天子不喜"黨爭"乃是不爭的事實,若是他們"得寸進尺",是否會引來天子不喜?

  "陛下,不若由遼東經略自行決定?"

  依著此前的規矩,大軍出征之前,行軍主帥以及隨軍將領便是會早早定下,無論日後發生了何等變故,都不會隨意替換。

  聞聽此話,朱由校方才知曉這些老臣心中所想,不由得拍了拍面前的桌案:"行軍打仗,那是熊廷弼的事,諸位臣工還是不要操心了。"清冷的聲音中,已是夾帶著一絲不耐。

  似安插心腹"鍍金"這等事,在後世等層出不窮,遑論現如今的大明,朱由校只是沒有料到,一切還懸而未決,就已經有人打上鍍金的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