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葫 作品

第399章 棋子上前線

 一切,正如秦箏所預料的那樣。 

 不想淪為一隻猴子的潘文青,正在思考著自己接下來到底該怎麼走。 

 秦箏的批判。 

 讓他領會到了兩個扎心的真相: 

 一、自身的認知層次太低。 

 他不得不承認,他對萬事萬物的認知,哪怕是跟秦箏比也差了一大截。 

 譬如說被動接受事物的變化與主動掌控變化,這種事他從來就沒想過。 

 以往,他都是走到哪算哪。 

 就好比“挖坑”這種事,只有當手中工具齊全時他才會主動出手。 

 如果手中沒有鏟子,他會一直等,等到鏟子出現為止。 

 他跟猴子一樣,從來就沒有思考過鏟子的本質是什麼,自然也就沒有想過要把菜刀變造成鏟子,然後主動挖坑。 

 腦子裡缺少創造性思維,變通性不足。 

 二、在猴子的世界裡,每一隻試圖挑釁強者、跨越階層的猴子,最終都會死於無知。 

 原因很簡單,彼此的認知不在一個層次。 

 正如秦箏所說,吳王如果真的想幹掉一隻猴子,那是輕而易舉的事,妥妥的降維打擊,手中有箭沒箭都一樣。 

 通過以上這兩點反思。 

 潘文青現在也明白了陳長安為什麼能活到現在,因為陳長安就是吳王。 

 不管是以前的楊敬林、丁永春、肖元山,還是現在的袁剛、李玉堅等人,這群人都只是一群反覆橫跳的猴子。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青樓問題。 

 袁剛眼中的青樓,就是世俗人眼中的青樓,是曖昧與低俗之地。 

 而陳長安眼中的青樓是文化之地,是解決精神需求的搖籃。 

 這種巨大的認知差距,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陳長安已經利用青樓帶旺了呂州的文旅經濟,一騎絕塵!而袁剛還處於橫眉怒目的階段,毫無政績可言。 

 試問袁剛拿什麼跟陳長安決戰。 

 “秦箏姑娘,依你之見,猴子應該怎麼做才能躲掉吳王的箭?” 

 潘文青拋出這個問題,等於間接承認了自己就是一隻認知膚淺的猴子,他也是迫於生存壓力,沒辦法。 

 他只有承認這一點,才能進一步獲得秦箏的良策。 

 而這,也恰恰是秦箏一直輸出個人觀點的主要目的。 

 她今天的任務就是要說服潘文青,把潘文青帶上陳長安陣營,為陳長安衝鋒陷陣。 

 秦箏不假思索地回道: 

 “一切不識時務的猴子,都在吳王的射殺範圍內。” 

 “要想躲開吳王的箭矢,只有一個辦法:做一個人,主動拿起武器,跟吳王一起清剿那些反覆橫跳的潑猴。” 

 潘文青蹙眉不展: 

 “就沒有別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