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葫 作品

第226章 葉承平點明意圖

 在人類社會里,永恆不滅的主題曲只有一個,那就是衝突與鬥爭。

 尤其是在政治舞臺上。

 在對立的衝突中尋求統一,用和平、互惠的方式去解決衝突事件,避免暴力與流血事件的發生,這是妥協的藝術。

 就像列寧在《論妥協》中所說的那樣。

 妥協分兩種:一種是受客觀條件所限,必須做出的妥協,這是智慧之舉;還一種妥協,是貪圖私利的背叛式妥協。

 陳長安覺得自己不是個只顧私利的叛徒。

 至於肖元山有沒有背叛組織、背叛群眾,陳長安相信,肖元山自己應該也心知肚明。

 在權力的梯隊中,肖元山是呂州的一把手。

 沒人可以撼動他的地位。

 這是現實。

 在沒有十足的把握下,陳長安選擇陪跑,也是想收斂一下自己的鋒芒, 儘量避免以卵擊石的悲劇發生。

 效果也是顯顯而易見。

 在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呂州風平浪靜。

 湯曉茹和江燕都順利晉升副市長,陳長安的文旅大計也得以順利鋪開,西郊發掘出來的教坊司遺址,交給了周牧白,重建青樓文化。

 這是打造文化走廊的第一炮。

 為了奠定文化底蘊,陳長安請來了漢南大學建築系的古建築專家,以及文學院對青樓文化有過深度研究的幾位專家。

 協助周牧白重建青樓。

 社會各界得知呂州要重建青樓,都跟著躁動起來,有不少人批判呂州政府這是在開歷史倒車,把三俗文化當經濟增長點。

 但有更多的人,對青樓抱持著一種拭目以待的態度,想看看呂州政府是不是真的敢明目張膽地搞紅燈區!

 是的,許多人都把青樓想成了聲色犬馬的紅燈區。

 省委書記葉承平最近也很頭疼。

 來自社會各界的投訴舉報,每天向雪片一樣飛進省委舉報箱,都是投訴呂州市政府重建青樓,教壞小朋友。

 葉承平把省紀委的沈薇叫了過來:“沈處長,陳長安曾配合你調查過丁永春的案子,你對他的瞭解應該不淺吧?”

 “我跟陳長安,確實有些交情。”沈薇如實回道。

 葉承平道:“那你怎麼看陳長安重建青樓文化這件事?”

 沈薇也知道,自從呂州的青樓項目上馬,每天都有人投訴陳長安,這不是一件小事。

 因為省委領導層也出現了非議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