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葫 作品

第223章 青樓文化的內涵

 青樓文化,確實可以給人無限想象力。

 但想象力越大。

 禁忌也越多。

 周牧白說:“青樓文化,是種不可複製的歷史文化,就算重建也只能展示歷史風貌,它並不能從根本上滿足大眾的底層需求。”

 餘聞念擱下筷子笑談:“老周,陳長安抓著教坊司遺址重塑青樓文化,無非就是想抓個吸人眼球的噱頭。”

 周牧白理智地評析:

 “搞個吸人眼球的噱頭,引流,這種做法本身沒問題。”

 “問題在於把人吸引過來之後,怎麼把人留住?當大家跑到呂州來體驗青樓文化時,結果只能看到一座仿建的青樓,會有什麼後果?”

 “就好比我走進一家火鍋店,目的就是想吃火鍋,結果店主告訴我說,我們這裡僅供參觀,不賣火鍋。”

 “情緒觸底之後的反應是一樣的,最終只有失望,繼而給呂州一個差評。”

 周牧白不愧是個成功的商人,他優先考慮的是消費者的需求,對消費者的情緒有著敏銳的洞察力。

 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來講。

 大家嚮往青樓,第一心理動機肯定不是為了參觀,而是為了體驗聲色犬馬的人間快樂。

 如果無法給消費者提供這種快樂。

 而又打著重塑青樓文化的旗號,這就等同於掛羊頭賣狗肉,欺騙消費者。

 從這個角度來講。

 周牧白的批判也是有理有據。

 在座的汪偉民、江燕、蘇曉紅等政府官員,也在這一刻陷入了反思中,反思文化走廊的頭號項目,是不是搞錯了方向。

 江燕問周牧白:“周總,那您認為我們該怎麼利用教坊司遺址?”

 “我提出以上批評,並不是想否定這個項目。恰恰相反,我認為青樓文化確實存在可利用的價值,所以才有興趣探討這個問題。重點在於,我們要有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清晰而優質的文化內核,要在社會上站得住腳。”

 周牧白把目光投向了陳長安,希望陳長安給出一個清晰的定位。

 陳長安深思片刻。

 慎重回道:

 “首先要理清一件事實,青樓,它不是勾欄、不是窯子、不是妓院。”

 “魏晉時期,曹植在《美女篇》中曾描述一位秀麗端莊的姑娘,那姑娘每天望眼欲穿,等著腹有才華品自高的心上人來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