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邊城 作品

第五百六十七章 李迪的分析



            一時間,喀旗部落變得更加強大,兵力數量成倍增長,一些個原本中立的中小部落生活土壤不斷縮小,不得已,為了生存,只得向喀旗部落拱手稱王。

實力一度變得強大的喀旗部落這就開始厲兵秣馬,考慮著等開春之後,二犯大宋之事。

遼國。

接連的大敗,沒有撈到任何好處的遼國高層已經感受到了大宋帶給他們的威脅。

張儉一路風塵僕僕回到了上京之後,很快就見了一些朝中重臣。他最先與北院副樞密使耶律仁先達成了一致,認定了大宋威脅論之後。

有其幫助下,遊說了不少人,終說得遼興宗耶律宗真許可,遼軍再派二十萬大軍入宋作戰,務必要把之前的損失都挽救回來。

西夏。

原本大好的形勢毀於一旦。

這一切都是蘇石所造成的,這也讓西夏王李元昊憤怒不已。

難得西夏與遼都齊心向大宋動手。

難得大宋出現了文彥博這樣寧願吃虧也不願意開戰的臣子。

原本設想的很好,可就憑著蘇石的兩把大火把一切的優勢都燒於一敗之中。

現在好了,重創宋國,重創大宋西軍的目的並沒有達到不說,反而還讓自己是損兵折將。

這個結果自然不能讓李元昊滿意,心中大罵遼與蒙的無能之外,便也考慮退兵之事。

西夏太窮,窮到根本無法支持打持久之戰。現在七萬大軍在外,每天消耗的糧食都是一筆天文數字,若非是之前從宋的北

境搶了不少的錢財,怕是早就要堅持不住。

李元昊生出了退兵的心思,國相張元卻是提出了不同的想法。

他認為,仗打到這個份上,西夏是萬萬不能退兵。

不然的話,大宋一旦反應了過來,向他們西面出兵的話,他們只會獨對敵手,連一個盟友都尋不到。

現在就應該藉著遼國已經與大宋為敵的基礎上,繼續打下去,至不濟也要把宋與遼打出血海深仇。這樣一來,就算是西夏退兵的那一天,也不用擔心宋人會報復他們。

如果那個時候,宋與遼還能繼續打下去,那當然是最好的事情。

若是那樣的話,就無人會關注他們西夏。

那時,他們想借機發展,還是直接出兵,都擁有著太多的主自權。

張元的這個說法,很快就得到了李元昊的認可。按著對方的建議,他動員了大軍開始向大宋西境施壓。

在往北境派援軍是不可能了,但他們可以威脅到大宋西境,逼得原本進入到北境的大宋西軍回撤,如此也算是減少了北境的壓力。

西境對面多了許多的西夏軍,陳執中二話不說,便寫了奏摺,著人以六百里加急的方式向汴梁城送去。

陳執中有自己的算盤,那就是不管這場仗打不打得起來,向朝廷要糧要錢總是沒有錯的。

這種正大光明要東西的機會,陳執中才不會錯過。

奏書中還寫著西境情況危險,要把之前派到北境的狄青所部給調派回來之

事。

很快,皇宮中的趙禎就收到了這封奏摺,叫來了一些個重臣在龍圖閣中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