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斧戰士 作品

第九十九章 戰備升級

 象牙色流線型如水滴般的浮空船停泊在天漢科技停機坪上,在掃描鑑定了系統偏差值後,打開艙門,李蟠伸著懶腰走出艙門,天漢科技的銷售巴結得湊上來。

 “勞煩您親自來一趟,李經理。”

 “哦哦,林女士是吧,初次見面。嗯?您這是用的仿生體麼?什麼型號?”

 現在李蟠見人就忍不住問一問仿生體型號,不過這個天漢的代表確實也蠻少見的,她全身皮膚如水銀般,反射鏡面金屬光澤,一眼看上去就是超級高檔的。

 “是的,這是我司開發的液態合金義骸,‘汞’系列,使用納米機器人建立磁約束場控制液體合金,並內置ht開發的定製中級通訊器,專屬衛星鏈接通道。

 目前該型號只能在地球0和地球1生產,如果您有興趣,我司可以為您專門定製,售價兩億,不含進口稅。”

 乖乖……買不起買不起……

 跟著林女士進入天漢科技的大樓,一路上都是極簡風格,空曠的大廳,偶爾有一些星際戰艦的全息投影,畢竟tsC集團這種專業賣船的,也不是什麼人都能進來逛逛的雜貨超市。都是根據客戶需求做專業佈置和介紹。

 林女士也帶著李蟠來到展廳,向他介紹了

 “其實貴司最近在和我們集團總部討論,關於購買一顆通訊衛星,並建立衛星防禦系統的大單,不知您是否有耳聞呢?”

 哦,是為十八做升級的事麼。

 李蟠點點頭,“是技術部在先行溝通吧,暫時我還沒收到採購預案。”

 林女士也微笑著,“是的,因為正好有經理您的個人鏈接,我冒昧向您做一些介紹和推薦,不知您是否有興趣。”

 李蟠倒也無所謂,技術部採購設備他雖然沒權拍板,但他有權否決,畢竟都是要他簽字的。聽聽也無妨。

 於是林女士打開星圖,

 “從發射和製作成本考慮,目前通用的衛星方案,是對既有的小行星和隕石進行主體改造。

 鑑於小行星帶的大部分資產都被海關,星際艦隊和高天原徵用了,轉手和重建費用略高,我司的建議,是在柯伊伯帶選購一顆甲烷冰小行星進行衛星化改造……”

 李蟠也一邊聽林女士演講,一邊用智能輔助系統上網搜資料。

 柯伊伯kuiper帶,或者kBo帶,是從海王星軌道(30Au),延伸到距離太陽約50Au天文單位的小行星帶,比火星和木星軌道間那個‘主帶’要大的多,寬度約20倍,主要由小天體和太陽系形成之初的殘留物質,各種金屬隕石礦石可燃冰組成。

 雖然現在諸天地球文明,是建立在Qvn諸天量子互聯網,和以多元宇宙平行地球為核心航標點的月面蟲洞,超時空量子加速器基礎上的。

 但星際航行超光速躍遷這些技術,也依然在各公司技術部持續發展。什麼曲速躍遷,引力彈弓高速路,太陽帆,快子引擎。

 其實現在很多宇宙開發公司和造船公司,都掌握了關鍵技術,只不過蟲洞穿越的‘門’科技還是現在的主流,而且諸天位面貿易,已經形成規模化壓倒性成本優勢,直接跨門開發平行地球,風險成本遠遠低於進行光年級的深空探索和星際開發。

 所以如果不是專門的星際造船公司,那一般的集團針對本位面的真空開發,也就是止步於太陽系,最多到kBo帶的邊緣為止了。

 以0791位面為例的話,高天原也就只著重開發了小行星主帶,和內圈的地球月球火星金星,小行星帶外圍的天體,至於小行星帶之外,木星和附近宙域,就都賣給dAwn黎明,tsC天漢這樣的太空企業,作為宇宙人的租界,換取初期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了。

 順帶一提,早在平行宇宙開發之前,人類開發宇宙的規劃,就是把火星作為星際艦隊總部,把海關和近地防禦系統,放在小行星帶構建地球的第一道安全防禦系統。

 把木星以外的天體,提供給私人宇宙開發公司,作為空間站,研究所,深空港和殖民星的座標錨點,因此現在各公司自己搭建的諸天星門,也都是在木星軌道附近的。

 所以加入諸天貿易協定的位面,一般也都會這樣規劃,這樣星艦跨門之後,門的兩側宙域星圖和引力狀態如同鏡面,也就不用額外改變艦隊的航行設置造成額外的成本了。

 因此地球屬於地球人,木星屬於宇宙人,可以算是從地球0時代開始的傳統佈局。

 再再順帶一提,怪物公司的真空主基地,就在木衛四卡里斯托。

 公司那支戰列艦隊,就停泊在木衛四軌道和機庫中,還有公司戰備怪物,大部分也在木衛四的倉庫保管。所以公司的意思也很明白,十八的升級中樞衛星,還是離基地近一點好,也方便看護。

 但是說實話,這樣安置給天漢集團的施展空間就比較小了。

 高天原加入諸天貿易協定這麼多年,雖然地球因為戰爭衰落了,但木星的宇宙人們可是戰爭的勝利者。

 尤其現在利用0791開發退稅的政策,木星軌道上的諸天公司實在太多了,蟲洞星門在木星,過門貨艙,研究機構,opA軌道工廠,pLAnt殖民空間站,艦隊船港碼頭,也統統都放在木星軌道上。

 要再扔一顆通訊衛星上去環繞木衛四,就得確認附近宙域的軌道和通訊干擾,衛星也不可能太大,改造起來還得得到安全局審批,都挺麻煩的。

 倒不是說宇宙人們沒有能力在其他天體,比如土星,再建一個空間結點,但關鍵還是成本考量和規模效益。畢竟要從小行星帶通關送貨去地球,從木星到地球4.2個天文單位,還有全程星圖,自動導航和軌道加速路可以走。從土星過去就是9.5個天文單位,一路路程翻倍還沒有必要基建,這些不要花錢的麼?

 所以通訊衛星就沒必要和那些物流設施爭搶軌道了,天漢這邊的建議就是,反正以現在的Qvn通訊技術和本地的基建,衛星只要在kBo帶以內,不逃逸出太陽系就行了。把購買軌道權限的錢省下來,升級裝備設施帶寬,豈不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