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盛唐:我的父親是李世民 作品

第622章 好像要有客人來

  “他還真是跟我第一好的。”李治微微的嘆了口氣:“他是不是缺心眼啊?他不應該跟你第一好嗎?”

  陸清寫給李治的信,雖然客氣,卻也零零碎碎的抒發了一點離別之情,李治還覺得他挺敷衍的,沒想到他給二哥的信是這麼的無趣,甚至可以說冷冰冰的。

  報一串地名幹什麼?看你這信還不如看地圖了。

  李泰當然知道陸清為什麼這麼寫信,這就是告訴自己他的行動路線,隔著千山萬水,誰知道這信能不能準確送到宮中?

  陸清不敢多說一個字,就是怕這信落到旁人的手裡。

  李泰展開陸清寫給李治的信,信裡跟他講了一些異國他鄉的見聞,都是民間的小事,整篇信看下來,李泰就捕捉到一個有用的信息。

  陸清說他爭取在元旦之前回來,還說他新交了很多的新朋友,他們都想來長安,有的路遠現在就已經往長安趕了,今年元旦場面會熱鬧一些。

  元旦,就是正月初一,那是每年大朝會的日子,元旦場面會熱鬧一些,就是說參加大朝會的人會比較多。

  朝會制度是從周朝就有的,所謂元正之日的大朝會,就是各方諸侯進京拜見天子的意思,由於路途遠近不同,有的要趕路數月,很不方便。

  後來歷朝歷代都有大朝會,只是說法略有不同,有的是三年一朝,有的是五年一朝,大唐是一年一朝。

  有資格參加大朝會的都是一方首領,也就是說只有願意成為大唐藩屬國的才可以。

  藩屬國可不是隻掛個虛名那麼簡單,要年年向宗主國進貢,而且內政、經濟、外交很大程度上要受制於宗主國,基本上藩屬國只保留有名譽上的主權。

  李泰又看一遍陸清寫下的那些地名,果然除了靈州和長安這兩個地名以外,凡是出現在紙上的都是“國”,沒有一個是單純的“城”。

  李泰粗略的用眼睛數了一下,目測有好幾十個小國,李泰頓時感覺腦袋有點發木了,這個陸清是出去幹嘛去了?

  見人就綁架,刀壓著脖子逼人家來朝見大唐皇帝的嗎?算了,他怎麼做到的就別猜了,他既然說了,一定就是做到了。

  李泰算一算,哪怕陸清列的這個表單上有一半的人真的來,也是盛況空前的一次大朝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