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叫我來吃齋 作品

第735章 激動的小黃門子


  還有四五天就過年了,各地的奏章雪片般飛來,李世民是一眼也不看,全都推給李泰。

  前一陣子突然收到六百多份賀年的奏章,這又一下子來了六百多份述職的奏章,都一樣的枯燥無聊。

  李治看著堆得像山一樣的奏章,隨手一頓亂翻,小嘴咧得跟吃黃蓮了似的,心裡暗暗的嘀咕,怪不得李承乾當太子的時候天天腳疼。

  不疼咋辦?不疼就得批奏章,這換誰誰能受得了?動不動就六七百份,而且內容都是一言難盡。

  賀年的那純是屁事沒有,述職的就是年終工作報告,你不看不行,看完還基本都是沒啥事,就剩下腦袋疼了。

  這幫當官的,簡直都該殺,你上個奏章真有點啥正經事也行,這不是故意折磨人呢嗎?你寫一份奏章不費事,咋不想想太子每天得批幾十上百份奏章呢?

  “二哥,這種成堆的奏章,一年來幾回呀?”李治不用親自批,光是看都看麻了。

  李泰批著奏章,頭也沒抬的回了句:“七八回吧,過年得有個兩三回,平時一個季度一回述職報告,有點特殊事情就得加一回。”

  六七百份,哪怕都是一樣的內容,一個人也得批好幾天,怪不得很多皇帝都不批這種形式上的奏章,真的是很累。

  李泰倒是不嫌辛苦,他挺開心的,主要是李治發明的這個竹筆是真好,寫字輕鬆了不少,對別人來說硬筆不順手,對李泰來說硬筆比軟筆順手多了。

  說起來竹筆的缺點還是很明顯的,最大的缺點就是不耐磨,寫不上二百個字就磨的不好使了。

  如果手邊有個細砂紙就好辦了,奈何大唐沒有砂紙,都是用木賊草打磨,木賊草好用,但是得用水泡過才能用,不如砂紙方便。

  李泰讓人一次性削出幾百支竹筆來,他書案上的放兩個大筆筒,一個裝新筆,一個裝用過的筆,他用壞一支就換一支,攢多了讓人一起打磨。

  連墨李泰都改用小酒盅裝了,這樣蘸墨比較方便。

  一支小小的竹筆讓李泰對鋼筆充滿了渴望,他把鋼筆尖的形狀連羽毛筆的構造也都一併畫了下來,又把墨囊的概念陳述清楚,讓匠人們研究,看能不能造出鋼筆。

  “二哥,你用竹筆寫字也好看,我用啥都寫不好。”李治捧著李泰剛批完的奏章,他不看內容,就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