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叫我來吃齋 作品

第546章 我們要以德服人


  尉遲恭和程咬金對望一眼,誰也沒敢再吭聲,每次參加小朝議他倆最盼的就是沒什麼事可議,但凡有事可議,他倆就是最無聊的一對。

  李泰慢慢的站起來,先是朝上一揖,然後向後面的人也微微一揖,他直起身子,緩緩的開口。

  “我覺得每個人說的都對,或者說這件事不能用是非對錯來評判,應該說每個人說的都有道理,區別只是眼光的侷限性。”

  李泰說話很慢,每個字都說的很清晰,說一句話要緩一下再往下說,他要給人留出足夠的反應時間。

  他這一句話說出來,幾乎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同。沒有人認為自己說的話不對,也沒有人認為自己的目光是短淺的。

  支持皇帝做法的人覺得要錢才是實在的,要臉是虛偽的,只顧一時臉面放棄利益那就是目光短淺。

  認為悔婚不對的人覺得悔婚只能得到眼前的一點蠅頭小利,失去的卻是大國的榮譽,使得其他戎狄番蠻都不再信任大唐,不會再有人來臣服納貢了,這種得不償失之舉就是目光短淺。

  李世民坐在上面沒有幹別的,就在悄悄的觀察著每一個人的臉色,李泰一句話能調動兩面的人都露出讚賞的得意之色,他真是個會抓人心的高手。

  李泰緩這一口氣,就是要把每個人的興奮點都提上來,然後再拋出自己的觀點,讓跟自己一個站隊的人更興奮,對方陣營的辯友那就對不起了。

  “所謂師古而不泥古,子曰的都對,但不能曲解。子曰‘去食、去兵、不可去信。’,去的是何人之信?孔夫子說的是寧可不要糧食、不要軍隊,也不能不要自己國家百姓的信任,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