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榴彈 作品

第278章 殲滅戰11

 第278章 殲滅戰11 

 就在日軍的回援部隊被何煒派出的機動隊用繳獲自日軍的山炮折磨的痛苦不堪的同時,在主陣地上的攻擊隊也對當面的日軍展開了行動。 

 不過,主陣地上總攻擊行動的戰術計劃,卻已經發生了變化。 

 按照何煒的原計劃,第一零三師的主力部隊將負責全面襲擾,對日軍所佔據的主陣地進行全面的攻擊,而後由何煒率領的特務營部隊根據全面襲擾所獲知的日軍薄弱點進行一點突破。 

 最後,再由第一零三師的部隊從打開的突破口處實行密集隊形衝擊,一舉攻下日軍陣地。 

 但經過何煒二人的實地考察之後,認為當前軍情緊急,恐怕是來不及做全面的襲擾,同時何紹周也是鐵了心的想要靠實戰,靠鐵和血來捶打自己的部隊,不想把第一零三師的兵力消耗在佯攻襲擾之上。 

 而且,何紹周還根據自己行伍多年的經驗,向何煒表達了採取襲擾戰術的另外一層隱憂,那就是像第一零三師這樣戰鬥力較差的前地方軍部隊,在戰鬥意志和戰鬥精神上和精銳部隊比起來最大的差距恐怕就在於所謂的“戰鬥韌性。” 

 精銳部隊,能打的部隊,往往在戰鬥中可以做到屢敗屢戰,一鼓作氣,再而不衰甚至三而不竭,但是戰鬥力較差的部隊,可未必有這個能力,極可能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乃至於三而潰。 

 而何紹周的意思也正是如此,如果讓第一零三師去組織全面襲擾,而日軍又給予了強硬的還擊甚至於反攻,那第一零三師便有潰敗的風險。 

 而一旦發生潰敗,再想把第一零三師的部隊組織起來發起進一步的攻擊恐怕就很困難了,以第一零三師當前的戰鬥力和戰鬥韌性,恐怕是沒有在進攻失利之後快速收攏部隊並繼續組織進攻的能力。 

 何煒在經過周祥的思考之後,也認為何紹周這一看法很有道理,遂採納了他的建議並基於此著手修改了作戰方案,即將原定的全面襲擾,一點突破,集中衝擊改為全面猛攻,一點突破,集中殲滅! 

 也就是說,什麼他孃的襲擾,佯攻,都不做了,上來就以第一零三師的全部力量對日軍的陣地發起全線猛攻,而何煒則率領特務營的部隊觀察日軍戰線上的薄弱處,擇機發起攻擊,協助第一零三師攻奪日軍的陣地! 

 轟轟- 

 咣咣- 

 主陣地處,在此起彼伏的爆炸聲中,炮兵對日軍陣地猛烈的炮擊依然在繼續,日軍所佔據的陣地上已經是硝煙滾滾,轟響聲聲,火光閃現。 

 由四門一百五十毫米榴彈炮,四門七十五毫米山炮和十三門八十二毫米迫擊炮組成的小型炮兵群依然在盡最大的射速向日軍所佔據的陣地進行炮擊。 

 國軍炮兵第八團榴彈炮連的遼造十四年式一百五十毫米榴彈炮和陸軍炮兵學校練習隊山炮連的博福斯七十五毫米山炮陣地上火炮齊射時產生的衝擊波宛如一陣狂風颳過。 

 整齊轟響的八門火炮在火炮炮聲因為後坐力而後退的同時,強大的後坐力在炮陣地中掀起了一陣陣黃土,與炮口和炮尾溢出的硝煙一起席捲上天,與此同時,一顆顆一百五十毫米榴彈和七十五毫米山炮彈也重重的打在了日軍的陣地上。 

 日軍的陣地上,青黑色的煙柱和赤紅色火焰攪在一起直衝天際,密集的八二迫擊炮黃磷彈連續射擊在日軍的陣地上燃起了一朵朵白色的煙花,使得日軍陣地的大半都籠罩在了煙霧之中,四處彌散開來的黃磷彈炮煙好似老天突然降下來的輕飄飄的霧障。 

 在這一片局部戰場上,中國軍隊難得的形成了對日軍的相對炮兵火力優勢,佔據著第四十八師一線陣地的日軍部隊所配備的身管火炮只有三個步兵大隊直屬步兵炮小隊的六門九二式步兵炮和步兵第三十八聯隊與步兵第四十一聯隊直屬聯隊炮中隊的八門四一式七十五毫米山炮。 

 面對中國軍隊的猛烈炮擊,陣地中的日軍最高指揮官-步兵第四十一聯隊的聯隊長山田鐵二郎也是惱怒異常。 

 起初,為了反擊中國炮兵,山田鐵二郎命令所屬的兩個聯隊炮中隊用四一式山炮進行還擊,可這兩個中隊的八門四一式山炮剛推出陣地,僅僅完成了試射,連對中國軍隊炮兵陣地的效力射的首發彈都來不及射出,中國軍隊的七十五毫米博福斯山炮彈就準確的擊中了日軍的山炮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