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榴彈 作品

第198章 國防工事

天剛矇矇亮,第九五六團的兩千多名官兵陸續到達了指定位置,而何煒也與第九五六團團長蔡如柏匯合,率領部隊進入了指定陣地。

走在九六零團留下的陣地中,何煒腳踩著冰涼的水泥地面,嗅著青草,泥土和鏽蝕混合起來的奇怪味道,看著綿延縱橫的國防工事,不得不暗自腹誹道自己還是低估了國防工事的規模。

第九六零團的陣地完全是以戰前構築的國防工事為基本依託,主陣地是以鋼筋水泥結構的機槍碉堡,隱蔽部為基礎,夾雜著一部分水泥結構交通壕,而第九六零團又在此基礎上挖掘了大量的交通壕,散兵坑,將機槍碉堡隱蔽部和水泥結構交通壕連接了起來,構成了一道綿長的防線。

而其佈設的地點又以各處高地,制高點為主,算是對工事和附近的自然地形做了很好很恰當的結合,比何煒預想之中要好的多。

何煒雖然是穿越者,可穿越者也是有知識盲區的,實際上至1937年8月,南京四周合計完成國防工事533座。其中在南京東南一帶,自板橋經淳化、湯山迄龍潭,由中***隊獨立工兵第一團完成工事223座,不談質量,只是從數量的角度而言,這個數字絕對算的上是眾多了,何煒對此是一無所知,僅僅是憑藉模糊的記憶記得南京城外有不少工事,而且質量貌似都不咋地。

原本何煒對這批國防工事沒抱太大希望,因他在軍校就讀時也多次外出進行野外訓練,且參與過以保衛首都為核心想定的軍事大演習,也曾經見過不少南京外圍的工事。

當時何煒看見的那些工事其實就有很大的問題,平地上的工事多數是孤單單地突出於地面,未利用地形地物背景。在有墳堆和小高地的地方,沒有儘量將工事配置在高地側斜面或反斜面,而是建築在高地附近的平地上。

有的機槍工事建築在山頂上,射孔很大,只求射界廣闊,未慮及易被敵炮擊毀的後果。也有的工事建築位置較低,或因原有基礎不固而下沉,勢將影響火器的射程。機槍工事往往限於地形條件,不得不建築在地面上,不夠掩蔽。

總之,就是沒有做到工事和自然地形地物的結合。

當然,除此之外,還存在著不少其他的問題,比如很多掩體工事附近雜草荊棘叢生缺乏保養,門鎖生鏽,碉堡內有積水,缺乏專門單位進行養護等等,種種問題與弊病不勝枚舉。

當時帶著何煒參與演習的工兵教官和地形教官可是對著那些建成的工事好一通批判,其中有一些老教官和協同演習的工兵學校學員還偷偷指出了那些國防工事的材料也有問題,那些工事的材料並非是軍中所產,上到鋼筋混凝土,下到木材和釘子鋼絲,都是承包出去的。

而承包出去的也不僅僅是材料,雖然絕大部分國防工事都是由軍政部直屬的各個獨立工兵團來構築,可由於工程量大且獨立工兵部隊數量有限,很多國防工事是直接外包給地方的建築公司和營造廠,何煒想來這其中必然少不了官商勾結和***,損公肥私等見不得光的陰私。

只是這些工事的使用者卻要用生命和血肉來為他們的無恥行徑背書。

但今天這批工事,何煒粗粗一看卻是要比以前看到的那些此等貨色好上不止一倍,無論是構築佈置還是用料質量都還算不錯。

工事中不時有各種命令聲傳來,九五六團的官兵們已經在軍官們的指揮下陸續進入了工事,何煒與蔡如柏一起在一名上尉的帶領下四處穿行。

這名上尉來自部署在左翼的九五九團,當第九六零團被迫抽走去支援第七十四軍之後,陳佩之即從九六零團抽調了一個連佈置在九六零團的工事中偵察警戒,這名上尉連長一面帶領何煒與蔡如柏熟悉工事,一面不斷的為其介紹陣地內的各種狀況。

“我們在接收陣地時做了一定調查,和我們交接陣地工事的是附近的縣政府官員,據他們說這附近的國防工事是由軍政部直屬的獨立工兵第一團所構築,工事系由參謀本部的城塞組設計,各種碉堡還算是完備,主陣地基本是沿著附近的制高點和丘陵所構築,其種類包括有輕型機關槍工事,重型機關槍工事,小炮工事,隱蔽部,觀察所,指揮所等,而各種火力碉堡又分為正射和側射,總的來說還是比較齊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