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元昊籌備稱帝,攻宋

李元昊現在又繼承了他爹的遺產,但他遠遠不滿足於此,於是最近幾年在兩位親信大臣野利旺榮、野利遇乞的輔佐下,開始準備登基稱帝。

如今登基事宜其實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一個“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餘里”的党項政權已具規模,只是去年和前年屢次與唃廝囉的戰役中都兵敗,國內有些不穩,因而有些猶豫。

“大王,宋人忽然在邊境換了主帥,肯定是在防備我們,現在想要南下突襲他們怕是不容易了,也許我們應該遞交國書,繼續示敵以弱,讓他們覺得我們沒有南下侵略的意思。”

野利遇乞多權謀,用西夏語向李元昊進言。

李元昊看了眼屋內張元、吳昊,用漢話說道:“大宋換了邊帥,難道我們就不南下了嗎?這些年各種辦法都試過了,挑釁宋使,示敵以弱,以臣子的身份向宋皇上書,還是改變不了他們防備我們的事實,還不如大方一點。”

張元感激地看向李元昊,納頭拱手說道:“大王英明,宋朝孱弱,上下不能一心,即便他們覺得邊關有異,做出防備又能怎麼樣?只要攻略得當,必能打敗他們,奪取整個陝西路。”

歷史上張元勸元昊阻隔潼關、佔據長安,從戰略上西夏就一直想要吞併整個陝西路,只是李元昊雖然多次戰勝,但西夏軍民同樣死傷慘重、經濟幾乎崩潰,已經很難再吞併那麼大的地盤,所以最終戰略失敗了而已。

但張元從景祐元年前往西夏,最終被李元昊賞識,提拔為大夏國軍師開始,就一直慫恿李元昊進攻宋國,可以說李元昊其實在攻宋這一點上能夠如此堅定,他有至少三分之二的功勞。

唯有野利遇乞頭腦還算清醒,說道:“大王,我大夏終究民寡國小,若敵人沒有防備,或許可以輕取。但若是有了防備,還是不宜與強鄰爆發戰爭。”

“這些年來我們不是沒有關注過大宋西北形勢,他們的情況我早就瞭如指掌,即便他們換了邊帥,我其實也不擔心。”

李元昊皺起眉頭,扔下手中的文書道:“唯獨擔心宋人那政制院的情況。”

說著他又扭頭看向張元道:“軍師,你既是宋人,又曾多次前往汴梁,以前聽說過這個叫趙駿的嗎?”

張元多次前往汴梁考試,結果就是考不上進士。

他搖搖頭道:“從未聽說過此人,根據汴梁的細作來報,此人是去年七八月才在汴梁出現,初始被宋皇任命為皇城司知司,接著很快宋皇成立政制院,讓他做知院。”

“此人姓趙,莫不是趙氏皇族?”

李元昊思索著。

他第一時間想的不是趙駿有什麼經天緯地之才,諸葛亮在世之類的情況,而是想的趙駿是個什麼關係戶。

不是他心思壞,而是事實。

至少張元的確很有才幹,但在宋朝卻死活考不上官員。

以大宋的國情,即便韓信來了都得讀兩年書,諸葛亮再生,估計都得搖頭晃腦去考科舉。

在大宋。

根本不可能存在有什麼驚天大才,不通過科舉就能一步登天的事情。

所以李元昊本能是想到趙駿是皇室。

只是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趙駿這個穿越者也確實差點被忽悠得去考科舉去了,但卻憑藉著對趙禎的連哄帶騙加威脅,硬生生掰回一城。

於是就出現了這種讓李元昊都摸不著頭腦的情況。

張元卻表示疑惑道:“這並不符合常理,大宋最猜忌宗室,怎麼可能讓趙姓宗室執掌那麼高的權力?”

“興許是真宗的遺子?”

李元昊想到了當時汴梁人都覺得的一個可能。

張元哭笑不得道:“若真是真宗遺子,那宋皇應該更加猜忌他才是啊。”

“算了。”

李元昊覺得頭疼,擺擺手道:“先不管此人了,如今宋國國內變動很大,我們收買了一些官員,得知從今年開始,宋國往西北邊境增兵兩萬,又大量運輸糧草,似乎是在防備我們,該怎麼辦?”

野利遇乞堅持己見道:“大王應該遣使者前往宋國,向宋皇表明大夏與宋國結交之心,有遼國在北,相信宋國不敢過分得罪我們。”

李元昊不高興道:“勸我可以稱帝的是你,又讓我結交大宋的也是伱,到底何為?”

野利遇乞搖搖頭道:“結交大宋與稱帝這件事情其實並不衝突,稱帝之後同樣可以與大宋、遼國締結盟約,遼國在側,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招惹宋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