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一百五十八章 法治的意義

眾人聽完之後,陷入了沉默當中。

是啊。

對於死者來說,人已經死了,不能復生,殺死罪犯也沒什麼意義。

這世上從來都沒有什麼泉下有知,也不會有什麼對死者的告慰,有的只是一條活生生的人命就此消散。

但對於受害者家屬來說,只有親眼看著罪犯被處死,心裡的恨意才能夠消散,才能夠帶著受害者的遺願,開始嶄新的生活。

這對於他們來說,便已是最大的藉慰。足以撫平心靈的傷口,給予他們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

所以仇恨或許不是放下,而是消散,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令人重生!

“法律的目的,從來都不是懲罰,而是為了關懷與保障。那些人罪有應得,就該讓他們去死。以此來關懷那些弱者,保障那些受他們欺壓,受他們迫害的人。”

趙駿最後環視眾人,沉聲說道:“人生不能重來,不管是對罪犯亦或者對受害者,汴梁的百姓遭受了多少劫難,那就應該讓那些人去償還,以彌補受害者家屬,這才是真正的告慰,才是真正的法治,在這一點上,大宋還差得太遠。”

“所以這就是你重新改變刑部,要它起一個制定法律作用的原因?”

趙禎有些明悟。

“是的。”

趙駿點點頭,先喝了一口茶,隨後又道:“大宋的律法在這方面顯然還不夠嚴謹以及完善,伱們在制定法律的時候,從來都只考慮維護自己的統治。卻不知道越維護,越會讓百姓離心離德。”

“為什麼?”

呂夷簡皺起眉頭道:“歷朝歷代都是這麼做的。”

“歷朝歷代都這麼做,是因為他們有侷限性,而不是說這麼做是對的,也不代表你們可以蕭規曹隨,這樣只會讓大宋成為歷朝歷代的一份子。”

趙駿放下手中的茶杯,嚴肅地望著眾人,緩慢而有力地說道:“大宋要想真正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軍隊、經濟、教育等等硬實力,都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還有法治以及法治精神,這才是大宋需要的東西!”

“法治精神?”

眾人又聽到了一個從未聽過的詞語。

“不錯,法治精神,就是依法治國的標準,只有法治精神才能保障底層百姓的公平,關懷保障弱勢群體的權益,維護世間的正義!”

趙駿發出了肅然地吶喊:“唯有真正善待百姓,保護百姓,讓百姓感覺到這樣的公正存在,正義存在!他們才會發自內心地擁護你們,擁護這個國家。而這樣的國家,才能長久!”

一席話語,振聾發聵。

宋代的法律繼承隋唐,隋唐就以寬簡為主,主要有“笞、杖、徒、流、死”五種刑罰。其中徒刑就是坐牢,這個刑罰在漢代比較嚴重,最高是城旦舂,也就是無期徒刑,但可以花錢贖,要是錢到位的話,可能一兩年就出來了。

而隋唐時期,徒刑比重就下降了很多,最多也就關幾年時間。

宋朝繼承隋唐的法制,徒刑甚至比隋唐還輕,一般也就關一到三年。

由於坐牢會增加朝廷的財政支出,所以當時遇到重型犯罪基本以流放為主。

只是說是流放,實際上只要你有錢,甚至都不用被流放,即便真被流放了,一路上日子也過得很舒服。

比如《水滸傳》裡,宋江因殺人被流放江州的時候,兩個衙役都客客氣氣。即便到了江州,由於使了銀錢,連殺威棒都不需要打,錄入抄事房,出入自由,跟回自己家一樣。

從這裡就能看出宋代所謂的流放刑罰有多少水分。

並且到了被流放地之後,也不需要坐牢,基本的人身自由還是有,官府會發放一些生產資料讓你自己耕種,錢多的話,你在當地過得不會太差。

所以實際上宋代的法律,並不能給受害者關懷和保障,甚至可能連應該有的懲罰都沒有,最多就是幫忙開發嶺南而已。

明清時期廣州地區人口增多,除了戰亂南遷以外,跟唐宋時期大量犯人流放嶺南也有一定關係。

趙駿認為這些法律完全不足以彰顯法治精神,因此才打算讓刑部重新制定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