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五十九章 三易回河

 
“歷朝歷代,天災人禍其實非常多,比如宋朝三易回河,把母親河弄得四處氾濫,害死了很多人。漢末和明末小冰河時期,災荒不止,天怒人怨。”

 
“但如果是王朝建國的初年,這些災禍往往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因為在整體上王朝初年的土地兼併並不嚴重,房子根基還在。”

 
“可隨著時間推移,蛀蟲不斷滋生,咬壞了房子地基。此時如果再出現個什麼天災人禍,頃刻間就能讓房子倒塌。”

 
“古代有句話叫做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歷朝歷代的君主,還是搞不清楚他們的位置永遠都是人民百姓賦予,而不是那些地主、士大夫、官僚們。”

 
“所以等到房子倒塌之後,就會有新的人重新把房子壘砌起來。秦末是劉邦,隋末是李淵李世民,宋初是趙匡胤,元末是朱元璋。千百年來,形成了一個輪迴,洗牌也由此誕生。”

 
趙駿說完後,就覺得口乾舌燥,一口氣把茶杯的水喝完了。

 
所有人都陷入了思考。

 
唯有范仲淹敏銳地察覺到一個問題,問道:“三易回河是怎麼回事?”

 
趙駿納悶道:“你們不是都讀宋史嗎?三易回河都不知道?”

 
越來越古怪了。

 
晏殊就隨口敷衍道:“我們肯定不如你講得那麼好嘛。”

 
“好吧。”

 
趙駿說道:“三易回河是指宋朝在仁宗、神宗、哲宗時期,三次對黃河進行大工程改動。”

 
“能具體說說嗎?”

 
“具體情況就是從唐開始,黃河泥沙淤積,河床變高,往兩岸氾濫,然後在景祐元年,黃河發生改道,從故道東流形成了橫隴道,宋朝出於對遼國的軍事防備,以及水患的問題開始對黃河進行大範圍治理工程。”

 
“結果如何?”

 
“結果很不理想,這玩意兒基本就是宋朝統治階級和那群腦殘大臣們一拍腦袋的想法,方案實施後,導致越治越氾濫,三次改動,整個河北跟大半個河南都快被淹沒,數百萬人流離失所,連在徐州的蘇軾都差點被水淹了喂王八。”

 
“竟然造成了如此大的後患!”

 
晏殊震驚不已,連忙詢問:“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結果呢?”

 
趙駿冷笑道:“一個宋仁宗蠢!”

 
趙禎瞪大了眼睛。

 
開始了。

 
又開始了。

 
一天不罵朕是不舒服吧。

 
“另外一個就是那群當宰相的大臣蠢!”

 
趙駿繼續冷笑著道:“富弼、文彥博那種畜生當的什麼宰相,大宋那幫君臣根本不在乎什麼民生,他們就是怕遼國怕得要死,才幾次作死改動黃河。雖然黃河在當時確實已經是到了比較嚴重的地步,但他們的奏摺裡提的全是什麼邊寇、國防,根本不在意老百姓的死活,真是一群畜生玩意兒。”

 
眾人互相對視,趙禎不由得縮了縮脖子,趙駿只是罵他蠢,這裡面的畜生玩意兒應該沒有把他也算進去吧。

 
“能詳細聊聊內情嗎?”

 
晏殊連忙轉移目標,他生怕趙駿繼續追著官家罵。

 
趙駿稍微平緩了一下心情,然後才說道:“很簡單,真宗朝有個李垂比較早發現了黃河會出大問題,於是上書請求修河,但他的意見遭到了無視,結果幾十年後,景祐元年,黃河爆發,出現了第一次改道,從故道改到了橫隴道。”

 
“本來還算相安無事,但到了十四年後的慶曆八年,也就是公元1048年,黃河再次爆發,決堤北流,形成了商胡道。這個商胡道從濮陽往北,一路流往遼國,從滄州遼宋邊境入海,就是今天的天津。”

 
“這個情況一下子讓宋朝君臣給驚住,因為李垂早在幾十年前就預言過,說黃河會改道,還說可能會讓遼軍順著黃河逆流而上,直接打到汴梁城下,把大宋那幫腦殘嚇了個半死。”

 
“現在一看李垂預言成真,說不好遼軍順河南下的事情也會成真,結果就作死想要把黃河改回橫隴道和故道來,三次改河都失敗,就是三易回河。”

 
“這三次改回河流的方案不僅造成嚴重的河流泛濫後果,還給予宋朝百姓極大的痛苦和負擔,朝廷那群腦殘東西一拍腦門,就要讓幾萬幾十萬上百萬的百姓去死,跟光頭炸花園口一個德性,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說到最後,趙駿已是極為憤怒。

 
後世有人洗白說宋朝修黃河是實在沒辦法,黃河氾濫,不修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