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標 作品

第364章 “太平”下血淋淋的現實


                 當劉崧滿面悲苦,好似感同身受般,嗚咽著向朱標陳情。

  滿朝文武一時間都有些難以置信。

  無論是本就出身南方的官員,還是隨同老朱一同打天下的淮西勳貴,雖然知道普通出身的官員到地方,在不清楚這地界與朝中那位大員勳貴扯上了干係時,難免會遭受到些排擠。

  但只要識趣。

  大體上都能保持體面。

  總不至於如同曾經的蘇州府張“同知”一般,淪落到夾著尾巴做人的地步。

  這也是同朝為官者幾乎都奉行的潛規則。

  而劉崧所說之北境官員之境況,對滿朝文武而言,著實有些駭人聽聞了。

  民不與官鬥。

  這是自古以來人心共識的鐵則。

  若是當了官還要被地方的鄉紳踩在頭上拉屎,他們這官當的還有什麼意思。

  還費的什麼勁推翻的元廷。

  “劉大人,慎言。”

  李善長出列提醒了一句道:“大明立國多年,本官也曾出任過朝廷宰相,為何老夫在任時,從未聽聞有官員提及此事,更是從未見過一本相及之奏本。”

  “到底是有人欺上瞞下?”

  “還是你危言聳聽?”

  刑部尚書呂宗藝看著“搶戲”的李善長,本就顯瘦的面龐上更顯疾苦,眼裡滿是幽怨與無奈。

  雖然知道您是想撇清自己與這事的牽扯。

  但您能從胡惟庸案的牽扯中脫身,就別來搶刑部的活了成不成。

  這是我的詞啊。

  為與胡惟庸脫開干係,隨同太子辦案的時候,他呂宗藝不知得罪了多少昔日“同僚”。

  眼下這難得有表現的機會做點事,就算臺詞被搶,該表的態還是得表得。

  於是乎,他也出列奏到:“啟稟太子殿下。”

  “若此事屬實,臣以為,當儘早處理,快刀斬亂麻,以免延誤秋收,試科舉及田畝清丈事宜。”

  朱標當然知道這顆蓄勢待發的“地雷”有多棘手。

  無心再與劉崧兜圈子的他徑直髮問。

  “劉崧,此事牽扯甚廣。”

  “你之奏請,可有實證?”

  劉崧跪地叩首,雙手摘下頭頂烏紗帽,顫抖著從官袖中取出了厚厚一疊滲紅的絹布,託於魁首之上,怒不可遏的擔保道:“這是臣昔日門生好友託親友假途北上,自燕王藩地乘漕運船隻南下應天才送出的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