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標 作品

第140章 老朱:不就是折騰人麼,誰不會啊


  對這些自恃身份高貴的讀書人而言,下田耕作的確算得上是件失體面的事。

  但是如果是和皇帝一起耕田。

  那感覺又不一樣了。

  尤其還會跟皇帝一同登上報紙。

  雖算不上名留青史,

  可在他們這個年紀,他們這個身份,足可以拿出去吹噓一二了。

  老朱是個雷厲風行的性子。

  在東宮快速施行了一眾應試舉子輪轉的制度,製出表單,又令應天府衙收拾了足夠的農具後,他便輕裝簡行,剛過午時,便領著少許侍衛和幾百號換了常裝的應試舉子出城耕田去了。

  正如朱標所預料的那樣。

  閒的發慌的老朱收到教一眾應試舉子耕田的的請求,那就像是瞌睡有人送上枕頭一樣,別提多來勁了。

  路上撞見不少百姓。

  看著一大批錦羅綢緞的舉子們都扛著農具,跟在一個皓首老頭後面行走,都嘖嘖稱奇。

  許多面皮薄的舉子們都不敢抬頭看人。

  只有隨行的大明報社記者坐著馬車,不停在隨身小冊上揮舞著筆桿子。

  與他一起的,還有一名畫師。

  有好事路人也一同跟上。

  隨後就見他們急行軍出了應天府,還未到分配給國子監耕作的官田,不少人舉子就已經累的氣喘吁吁,將扛著的鋤頭變作了“柺杖”,引得不少圍觀百姓都暗暗發笑。

  “原來讀書人也要下地的嗎?”

  “別的朝代不用,可換做和咱們一樣,從田裡長大的大明皇帝就不一樣了,報紙上說咱大明皇帝當初那也是種田的好手呢。”

  “真的假的!”

  “當然是真的,除了咱大明皇帝,這古往今來的天底下,有哪個皇帝能叫國子監的監生們必須下地種田的?

  “這倒是。”

  聽著往來路人的的小聲議論。

  這個在百姓面前一副耕田老農模樣的老朱,嘴角那是止不住的上揚。

  自從大明報社的報紙發行。

  報社就曾以老朱的自述,結合百姓的評價,分期給百姓描繪了一個出身卑微,重視農耕,愛民如子的皇帝形象。

  至少在報紙影響力輻射的應天府範圍內,老朱的形象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正面改觀。

  要是此後幾日的報紙,再刊上他老朱帶著一眾讀書人下田耕作的事蹟,並配上報紙第一次增刊和附圖,他的好形象定然能傳遍整個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