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標 作品

第131章 方孝儒入應天府


  時維四月。

  正值清明之際,南方雨水也漸漸滋潤了起來。

  江南的河道上,一支龐大的船隊在兩艘運兵船的庇護下,緩緩駛進了應天地界。

  船隊裡運的大多都是水產。

  整個船隊上都瀰漫著一股海腥味。

  只有一艘如蘇州船坊式的舟船甲板上,才看見了許多儒生裝扮,撐傘觀景的仕子。

  雖說這些蘇州府仕子不是第一批出發,到往應天府吏部應試的人。

  但他們離應天府到底只有一天路程。

  所以後發先至。

  再靠近應天府的人才,早就被應天府篩查試用過一遍了。

  按理說。

  這般好風景,這些文人墨客早應該賦詩一首,陶冶情操,但參加試科舉的策問考題,卻明明白白的給這批參考應試的士子們釋放了一個信號。

  朝廷如今招募官員,首重務實。

  既然朝廷要務實,他們到吏部登記入官也需要進一步考核,他們自不會再像前朝的考生一般,費盡心思的用詩才等宣揚自身文名的手段去博前程了。

  船隊逆流緩緩前行。

  船坊甲板的最前端,一個身影正獨自撐傘,眺望即將進入視野的應天府城。

  相熟的仕子看見他,撐傘靠近喊道:“希直。”

  “春雨雖潤,卻不能貪涼啊。”

  “晚些應天府就到了,萬一受了風寒,影響了在吏部的表現,那可得不償失了。”

  方孝儒聞言回神,

  回頭沖人執禮道:“多謝兄臺相勸,孝儒多謝了。”

  來人的臉上露出了笑臉,果不愧是宋師繼太子殿下之後收下的又一弟子,且不論學問如何。

  就是這般知禮守節的風骨,就足讓人如沐春風。

  目送來人回到船艙中去,方孝儒的目光再次投向遠方,望著那漸漸出現在地平線上的應天府,他的思緒再次飄遠。

  他年幼好學,拜師宋濂不過三載。

  正是該好生進學的時候。

  可是如今自家老師在蘇州府,主持儒家經典的校訂和整編工作是大事,必然耗時不短。

  即便只是初步為四書五經的校定。

  卻也要慢則三月,長則半年的時光。

  他的學問雖然不錯,但資歷畢竟太薄,閱歷也不足,根本不足以輔佐老師,加入到校定儒家經典的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