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標 作品

第91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哪裡的話。”

  宋濂笑呵呵的將常升扶了起來:“小小年紀,身居高位而不亂心志,不墮酒色,為太子頌,可成柱國矣。”

  興許是年紀大,又脫離了樊籠。

  此時的宋濂在常升面前,就是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夫子。

  毫不吝嗇自己的欣賞。

  常升也不驕傲,安排人手把方孝儒先送進了廂房休息,自己則與道衍一同去往正堂議事。

  雖說朱標在書信中,也曾大略和宋濂提及了試科舉的意義,以及後續的一連串影響,但這事後續的重頭戲還得壓在這位已經古稀的老人身上。

  遂不得不交代清楚。

  至於宋濂的立場和洩密問題。

  常升從來就沒放在心上。

  這位老人已經用近二十年不議論旁人之短的為官操守和對十數年以身為榜的教導朱標為自己正了名。

  即便已年過七十。

  聽聞試科舉這種利國利民的大事,他也沒有半分推辭之意。

  這樣的老人。

  如何受不得自己和道衍一禮。

  如何當不得自己對其的謙遜有加。

  於是乎,常升便將以標點符號為引,將這場被試科舉籌辦名額掀起的學爭導入一個可控的好方向,並借大儒們學爭之機,先將試科舉推行下去。

  之後由宋師牽頭。

  以重塑正心,重校正統,校定天下儒學經典為由,以優勝劣汰的方式平息學爭,並將失利學派遷往北方充作鯰魚,興盛北方學風。

  最終以校定好的經典列為正統官學,傳播天下。

  同時以散佈南北方的大儒為據點。

  將試科舉全面鋪開,以待之後科舉制重開,並以牌匾,立像為激勵大儒賣力舉薦人才,將經世致用的學風傳揚開來的方案和盤托出。

  初聞這方案。

  宋濂看“發明標點符號”的道衍,和籌謀了全盤方案的常升的眼神都驚為天人。

  連連驚歎。

  可細細想來,宋濂的臉上卻浮現了一抹深思,沉默下去。

  道衍和常升對視了一眼,都靜待宋濂的下文。

  思慮許久,宋濂終於長舒一口氣,頗為懷戀和感慨道:“每當天地翻覆,王朝變遷之際,新朝施政之首要,便是安撫民心,恢復生產,重訂法度,移風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