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標 作品

第54章 整頓東宮


  朱標聽的很認真。

  他一直是個有原則,有韌性,接受批評,善於學習的人。

  也正是因為他身上的這麼多閃光點。

  如今放眼望去的滿朝文武,開國勳貴才都是鐵桿太子黨。

  但朱標不會因此固步不前。

  他很清楚。

  如今的大明正面臨一個關鍵的轉折點,開國的勳貴都在慢慢老去,他父皇也在有意讓更多的“年輕人”進入朝堂,接替權柄。

  不僅是為了權力的制衡。

  也是在為他培養以後接班的班底。

  而如今年輕一輩的傑出代表,就是他身邊的這位小舅子。

  智慧卓絕,品行端正,儀表堂堂,深不可測。

  就是放眼整個朝堂,朱標也想不出有誰能夠壓他一頭的。

  所以,向常升學習。

  無疑就成了他增長智慧最快的方式。

  還能練習如何驅策臣子。

  “可能講的更細些?”

  “這些都是我的一點心得,若一時無法領悟,那便之後碰上再說吧。”

  常升也沒法再細講。

  套用一句後世的話,那大概就是懂的都懂。

  “施政從來都是一門靈活變通與妥協的學問。”

  “就拿精簡奏書來說,我不贊同如陛下般訂立奏書格式,限制奏報字數達成目的,不僅是過猶不及,容易被奸賊鑽了窟窿。”

  “同時也得考慮到,後世之君並不一定都如叔伯與姐夫般喜歡精簡的,如果哪一任新君覺得精簡的奏書有礙仰瞻,又一任新君中意浪漫詞藻。”

  “若將奏書的定製一改再改。”

  “豈不是將朝廷威儀四個字丟在地上,任人踩踏?”

  “同理。”

  “奏書的排名也是如此。”

  “如果那一天百官對奏書排名的熱情消退,又該如何調整呢?”

  朱標思慮片刻,提議到:“將那些奏書編撰,發往國子監,”

  常升有些驚訝於朱標的反應速度。

  誇讚道:“這的確是個好辦法。”

  “每年派人從去年的甲等奏書中再選優,編纂一集,除了分發給國子監,還可對外“限量”售賣。”

  “就算是他們自己掏錢,他們也絕對會將這本奏書集採買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