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標 作品

第8章 朱雄英:挖坑,我是專業的


  “孫兒還學了術算。”

  “三舅是這麼和孫兒說的,術算一道,看似粗淺,實則博大精深,與萬事萬物都有關聯。”

  “就以孫兒繪圖為例。”

  “孫兒來給皇爺爺推演一番大明盛世的時間。”

  朱雄英重新抽了一張宣紙,提筆問到:“皇爺爺,孫兒請問,如今大明有多少人家,田畝,畝產又是多少?”

  “大概九百萬戶,五千萬人丁。”

  “田畝約莫二百萬頃(明代一頃等於一百畝),至於畝產,我大明有優質稻種,再加精耕細作,以黃河為界,北方畝產超過三石,南方畝產能達到四石。”

  為了方便計算,老朱報了個模糊的數字。

  朱雄英提筆在宣紙上將這些數據用數字全部標了出來。

  “孫兒寫的這是什麼?”

  “這是三舅教給孫兒的阿拉伯數字,便於計算用的,還有一個九九乘法表,孫兒一會一併寫給皇爺爺看。”

  朱雄英隨口應了一句,隨即便在宣紙上專心的演算起來。

  一邊演算,一邊還不忘解說。

  “如今大明地廣人稀,皇爺爺遷人口,施仁政,使百姓休養生息,國力與人口自然都是上漲的。”

  “在耕地墾無可墾前,大明的田畝和產出都將呈上升之勢。”

  “史料記載,歷朝歷代耕田最多的,也不過八百多萬頃。”

  “孫兒斗膽,以千萬頃耕田為限。”

  “千萬頃耕田,南北耕地各算一半,合計三十五萬萬石,如不遇上天災人禍,氣候變遷,這大抵便是我大明的巔峰糧產了。”

  “一個普通百姓一日平均要消耗一斤米。”

  “也就是說,我大明的巔峰量產,可以養活一萬萬人。”

  聽著自家太孫這引以為傲的口吻,老朱也與有榮焉,歷朝歷代的賢明君主,千古一帝,有哪個能像他一般,真真切切的把百姓放在心裡。

  能切切實實養活這麼多人的。

  “只是話說回來,耕田及人丁的變化,在皇爺爺一朝,只怕不會有太大的增長。”

  “哦,這是為何?”

  “如今大明,地廣人稀,皇爺爺遷人丁雖是無奈之舉,百姓卻難免人心惶惶,再加上皇爺爺仍舊派兵在外,討伐元庭,對百姓而言,這就是江山未穩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