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登高8





太極宮。




李世民的胸口不斷起伏: “荒唐!荒唐!”李隆基




,他的腦子被狗吃掉了嗎?!




【但楊國忠說中了一件事,安祿山要謀反。但李隆基沒信,等到范陽起兵的消息傳來,李隆基第一反應是有人造謠。後來叛軍長驅直入,渡過黃河攻佔洛陽,窺伺長安。




本來長安也不會失守,郭子儀、李光弼兩路大軍連克河北十幾個郡,截斷了叛軍的後路。大將哥舒翰據守潼關,等待時機。到時候大軍集結,幾面夾擊,叛軍直接玩完。




但楊國忠擔心哥舒翰打勝仗回來自己相位不保,於是跟唐玄宗說通關外的叛軍不堪一擊,玄宗一




聽,接二連三派人催哥舒翰出關迎敵。哥舒翰知道出關必敗,但君命難違,只好痛哭一場,帶兵出關,正中叛軍的埋伏,二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李世民啪地一聲,重重地將拳頭捶在桌案上,周身怒氣四溢。堂下的大臣心裡一凜,紛紛拱手相權:




“陛下息怒啊,可別氣壞了身子。”




一旁的長孫皇后也是抓住他的手勸慰:“是啊二哥,你在這裡生氣,也不能改變分毫。水鏡既然是投放到歷朝歷代,想來那玄宗朝也能看到,說不定一切還未發生呢!"




李世民以手掩面,不覺哭了出來: “良將守國,奸佞進讒,天子獻關。李隆基怎麼對得起浴血的將士,怎麼對得起大唐的百姓?!"




兩次聽到功敗垂成的郭子儀虎目圓睜,眼中幾欲噴火:“楊國忠,可恨!”哥舒翰亦是氣得一刀削下桌角: “賊子當誅!”




他們不敢罵那昏聵的君主,只好罵進讒言的奸臣,可心中到底是生出了幾分怨懟。何昔想,大好形勢,竟是被君王親自斷送。




【潼關失守,長安危急,李隆基倉皇入蜀,所以才有後來杜甫詩中的一切。大家會發現,在杜甫經歷中年危機的時候,大唐,也在經歷一場中年危機。詩人的命運,沉浮於時代。




他九死一生奔赴鳳翔,拜見新君,帶著大唐隆興之願,軍民浴血,換得其後危局稍解,而朝堂後宮,唐肅宗的寵妃已然勾結宦官,密謀除掉良臣,還攛掇著肅宗賜死自己的兒子。哦,唐肅宗還罷過郭子儀的兵權。




前朝後宮鬧成一團,可安史之亂還沒有結束啊!國家尚在危機之中,廟堂之上卻猶自勾心鬥角,不顧家國百姓,這就是君王。】




楚棠最後一句話諷刺意味十足,可是秦皇漢武等人卻沒有




一點生氣。唐朝兩個皇帝的操作實在太秀下限了,李隆基堂堂天子,輕信奸小誤判形勢;唐肅宗亂世登基,不思光復,反倒任由寵妃宦官為非作歹,讓救時之將寒心。




李世民的胸口劇烈起伏:“繼位之君如此,大唐何往……”




明朝。




朱元璋面露嫌棄: “國家尚在飄搖,這群人卻只知道爭權奪利勾心鬥角,叛軍鐵蹄下的百姓除了杜工部又有幾個人看到?"




他逮著機會教育兒子: “這李隆基開門揖盜,唐肅宗寵幸宦官,任由張皇后把持朝政,安史之亂不僅讓唐朝形勢急轉直下,還帶出此後上百年疽癰,你們要吸取教訓,不能做出這樣的荒唐事,要不然老子削死你們!"




說完他還意味深長地看了朱棣一眼,既然水鏡說朱棣會當皇帝,朱元璋雖然不爽,但還是勉為其難地教導了一番。




朱棣被這一眼看得哪還敢說話,乖乖跟著自家大哥行禮: “兒子記住了。”




洛陽。




杜甫表情怔怔:"怎會如此……"




他一直以為是安史叛軍有多厲害,才使朝廷軍隊久攻不下,可聽水鏡說來,哪裡是叛軍厲害,分明是朝廷昏聵,自毀長城!




蔓州。




老年杜甫老淚縱橫,當年熟知的種種再一次被抖落出,他的心備受煎熬。這些年漂泊所見的黎民苦又歷歷浮現在眼前,廟堂之上明爭暗鬥,四野百姓水深火熱:




“何時重見聖明君……”




【後來安史之亂平定,但國家已經元氣大傷,後來雖然又續了一百多年的命,但具體情況,大家在歷史書上也看過。藩鎮、宦官、黨爭,盛世之期,再難見了。




王朝飄搖,杜甫的命運亦是蹭蹬。流徙輾轉的杜甫,就像此時兀自沉浮大唐。後來杜甫也想重入長安,但沉痾未起,性命憂危,只好暫居夔州養病。




萬里悲秋,可能悲的不只是秋,他的人生與大唐的國運,也走到秋天了。】




中唐。




白居易不暇感嘆,面色染上幾分凝重: “楚姑娘的意思是,大唐中興無望?”




元稹同樣變了臉色: “當今陛下並非昏聵,只是楚姑娘所說,藩鎮、宦官、黨爭,軍鎮長官擁兵自重,宦官矇蔽聖聽,黨爭互相伐異,竟是個個都能看得苗




頭,形勢不容樂觀。"




兩人一齊沉默了下來,他們是朝官,讀聖賢書,食君祿就要擔君事,哪怕中興無望,也總要竭盡所能。




晚唐。




李商隱悵望著樂遊原上的清秋景,日近黃昏,夕陽無限好。他自己就是黨爭的受害者,朝堂洶湧,軍鎮自重,宦官干政,大唐,當真到了日薄西山之時?




【“我在路中央,生理不得論。”杜甫的一生,正是大唐王朝的縮影。他從盛唐走來,看過開元全盛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大唐的底氣,盛唐最為天才的詩人之一與他的國家一起凌駕於整個封建王朝之上,豪情萬丈。




而後,他在蹭蹬間發現繁華之下的瘡痍,干戈起,盛世傾,詩人怨。詩以言志,杜甫寫的是自己的感受,寫的是眼見的黎民血淚,也是這個時代。




什麼叫詩史?我們將杜甫與大唐等而觀之,他的命運與家國興衰緊緊相連,意氣風發是盛唐,顛沛流離,是國運漸衰。他的詩、他的一生,恰是半個大唐的盛衰史。】




北宋。




歐陽修遍觀全書,又與眾賢士修撰唐五代史此時他對楚棠的講述感受頗深:




“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杜工部安史亂後所作,真有怨怒之聲。"




一齊修史的宋祁也不無感嘆地點頭: “杜工部離開夔州之後,先後流於荊、湘之地,有‘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之句,唐代雖有憲宗中興,卻畢竟無法再望貞觀、開元,其勢若此,盛衰翻覆,詩中可見。杜詩之史筆,由此可見。"




洛陽。




青年杜甫心中惆悵不已:“大唐如今繁盛至此,若不是有水鏡這等機緣,誰又能料得到將來呢?"




李白同樣悲憤:“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由盛轉衰,原來只在一夕之間。我之早亡,竟可算得上是天幸了。"




他一笑,眼中不無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