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君君 作品

259. 第 259 章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





只是比起四年多前那枯骨的模樣,還是要好不少。




離開黃州前去汝州的路上,蘇軾還遇見了隱居的王安石。




此時距離王安石離世,也只剩下兩年了。




四十八歲的蘇軾,與六十四歲的王安石,在江寧相會,攜手共遊鐘山。




“果然,這世上沒有人會不喜歡蘇東坡!”姜煙走在前面。




她看著他們在幻境中慢慢變老,唯有自己一直是年輕時候的樣子。




不論是姜煙自己,亦或是蘇軾和王安石,都覺得時間流逝得迅速。




在鐘山,王安石與蘇軾談論古今,暢談佛法。




從前雖有政治上的矛盾,可說起這些,他們又互為知己。




鐘山回來後,王安石又與蘇軾去了他隱居的半山園。




半山園的附近相傳是謝安故居。




為此,王安石還特地問了姜煙。




“周圍變化太大,我也不是很確定。”姜煙搖頭,卻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那個手持腰扇,腳踩木屐,總是唇角噙著笑,卻又在動怒時雙目如雷霆的謝安。




她比王安石和蘇軾更為愜意,坐在旁邊晃著腳:“無論是不是,您如今都在這裡怡然自得,不是很好?”




“的確如此。”王安石頷首笑得滿足。




他半生宦海沉浮,為新法九死不悔。




如今也看開了許多。




多得是人詆譭,刁難,言語諷刺。




王安石也曾難過困頓,甚至懷疑過自己。




可到如今,他什麼都不想了。




倒不如與這浮雲野鶴相伴,看山間麋鹿輕躍,度過餘生。




“放眼天下,幾百年才得一蘇東坡!”王安石抬手,虛虛的點著前面望著遠處風景著迷的蘇軾,對著姜煙笑道:“只是這般人才,卻在最不合時宜的時候出現。”




王安石是欣賞蘇軾的,除了他的人生態度,更欣賞蘇軾為官時為民所作的種種。




只是他看不到杭州蘇堤,潭映月了。




離開江寧的時候,王安石曾建議蘇軾,不如放下仕途,做個名士也好。




儘管遠離廟堂如此久,王安石也能感受到,新政存在的土壤愈發渺小,聽聞神宗近些年來身體每況愈下,只怕神宗駕崩,這朝中又會有變化。




他已經老了,管不了那麼多事情。




可他不願看著一個好好的人才,在朝堂傾軋中再受打擊坎坷。




再來一次烏臺詩案。




“我會的!”蘇軾在黃州本就有了隱居的念頭:“多謝荊公為我思慮。”




“無妨。”王安石擺手輕笑:“總得多聽你損我幾回‘野狐精’,否則我這往後日子可太無趣了。”




蘇軾笑著低頭,滿是羞赧。




與王安石分別後,姜煙原以為蘇軾就要迎來全新的生活。




可行至常州,幼子夭折,盤纏耗盡。




傷心之下,蘇軾想起了王安石的建議,乾脆上書請求暫留常州,不去汝州赴任。




就在蘇軾已經習慣了常州日子,準備就在此養老的時候,神宗駕崩,哲宗繼位。




宋哲宗年幼,高太后垂簾聽政,司馬光為首的守舊派復起。




哪怕是在烏臺詩案之後,蘇軾也被認為是守舊派中的一員,因此很快就被任命為朝奉郎,赴任登州。